0365楚大师登编钟浅说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960594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65楚大师登编钟浅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365楚大师登编钟浅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365楚大师登编钟浅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365楚大师登编钟浅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365楚大师登编钟浅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65楚大师登编钟浅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65楚大师登编钟浅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楚大師登編鐘淺說(首發)日月http:/ 1。我們讀後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茲參照各鐘銘文先寫出新釋文:隹(唯)王正月初吉庚午,楚大師登辥 2(乂) 3(慎,慎) (淑) 4(溫)龔(恭) ,武于戎工(功) ,用其吉金,自乍(作)鈴鐘。龢鳴 (且) (皇煌) ,用宴用喜 5,用樂庶侯 6,及我父 (兄) ,既 (溫)既記(忌) ,余保辥 7(乂)楚王,偯(殷)叚(嘏)屖(遲遲) ,萬年毋改(已) ,子(子子)孫(孫孫)永寶鼓之。整理者在“喜” 、 “侯”後面沒有加逗,在 後面加了逗。從該銘文多四字句以及韻讀來看,宜在“喜” 、 “侯”後面加逗,而在 後面不宜加逗。龔、工、鐘,東部; 、 、王,陽

2、部,乃“東” 、 “陽”合韻 8。侯,侯部,與東部龔、工、鐘押韻。喜、記、改、之,之部;屖,脂部,可以看作“之” 、 “脂”合韻。辥(乂) (慎)辥,王國維先生認為其就是文獻中的“乂” 、 “艾”之本字 9,訓為治。從以前的金文資料看,辥後面的受事賓語通常是較具體的對象,如晉姜鼎(集成 105.2826) “辥(乂)我萬民” ,何尊(集成11.6014) “自之 (辥,乂)民” ,叔 父卣(集成10.5428-5429) “敬辥(乂)乃身” ,作冊封鬲(中國歷史文物2002 年第 2 期) “諫(辥乂)四或” ,逑 11盤(文物2003 年第六期)“諫辥(乂)四方” 。而此銘辥(乂)後面接的是

3、抽象的動詞“慎” ,辭例奇特。也許辥(乂)後面的“慎”不是作它的賓語,而是作它的補語。 左傳襄公三年記楚將鄧廖侵吳之事,說明楚國士大夫中有鄧姓。或說此鐘登讀為鄧,辥(乂) (慎)是人名,則“楚大師登(鄧)辥(乂) ”是“國名+職官名+姓+名”的結構。如此說屬實,則該鐘當稱為“楚大師鄧乂慎鐘” 。慎下有重文符號,作 、 、 等形。陳劍先生在說慎一文中認為郭店簡中的“ ”、 “ ”、 “ ”、 “ ”都來源於西周金文中的“ ”與“ ”,同時也指出“ ”發展爲“ ”和“ ”,在字形演變上暫時缺乏中間環節 12。即金文中“慎厥德”等“慎”字通常从“斦” ,而未見有寫作“幺”的。整理者認為楚大師登編鐘上

4、的紋飾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青銅鐘上流行的樣式,其時代應該在春秋早期。該編鐘各個慎字兼从“幺” ,正好可以作為金文中的“ ”等形演變為郭店簡中“ ”等形的中間環節。字,整理者釋為裻,讀為“獨” ,認為“ 裻”即“慎獨” 。從字形上看,釋“ ”為“裻”是可以的,但讀“裻”為“獨”不可從。裻,端母覺部,獨,定母屋部,兩者語音上有一定距離。並且和金文中从“弔”聲字的用字習慣也不相符合。金文和典籍中多見“淑慎”的說法,大克鼎(集成.2836) “ (淑)慎厥德”, 詩經大雅抑 “淑慎爾止” , 儀禮士冠禮 “淑慎爾德” 。“”从“弔”聲,也可以讀為“淑” , “ (慎) (淑) ”即“淑慎”之倒。龢鳴

5、(且) (皇煌)正如整理者所說,詞例為金文首見。 毛詩周頌有瞽 “喤喤厥聲,肅雝龢鳴”可以與“龢鳴 (且) ”對讀。徐王子旃 13(集成1.182) 、沇兒鐘(集成1.203) 、許子 镈(集成1.154) 、王孫遺者鐘(集成1.261) 、王孫誥編鐘(近出1.60-85)均有“元鳴孔皇 14”。表面上看, “龢鳴”和“元鳴”結構應該一致,其實仔細分析,它們的構成方式有很大差別。金文中有元子、元女、元孫、元日、元年,這些都屬於定中式偏正結構。而元用、元武、元鳴,這些都屬於狀中式偏正結構。也就是說金文中“元”幾乎都是修飾其後的中心語, “龢鳴”的構成方式與“元鳴”不一樣, “龢”不是修飾“鳴”的

6、。子犯編鐘(近出1.10-24)“孔淑且碩,乃龢且鳴,用宴用寧,用享用孝” ,很明顯,這四個短語內部之間應該是一種并列關係或聯合關係,也就是“龢”與“鳴”應當是并列關係。同樣, “龢鳴 (且) (皇煌) ”中“龢”與“鳴”也應當是并列關係而非修飾關係 15。既 (溫)既記整理者認為該句其義未解。“既 (溫)既記(忌) ”之“ (溫) ”和本銘前面出現過的“ (溫)龔(恭) ”之“ (溫) ”意思相同。王孫誥編鐘(近出1.60-85) “ (溫)龔(恭)(胡,舒) (遲) , (畏)(忌) =(翼翼) ”,王子午鼎(集成 5.2811)亦作“(溫)龔(恭)(胡,舒)屖(遲) , (畏) (忌)

7、=(翼翼) ”。兩者在相鄰的兩句中都涉及到“溫”和“忌” ,這可以證明把“既既記 ”讀成 “既 (溫)既記(忌) ”是可行的。此外邾公牼鐘(集成1.149) 、邾公華鐘(集成1.245) 、陳 簋蓋(集成8.4190)都有“畢恭畏忌” ,其義和“溫恭畏忌”相近,這也可作為“溫”和“忌”兩者能連用的旁證。保辥(乂)楚王金文中保、辥通常單用, “保辥”連用也數見。如大克鼎(集成.2836) “保辥周邦” 、晉公盆(集成16.10342) “保辥王國” 、 ( ) 簋蓋(集成7.4076) “保辥 ( )國” ,但其後對象皆為方國。楚大師編鐘“保辥”後面接人,此文例金文首見, 尚書康誥 “用保乂民”

8、後面也接人,與“保辥(乂)楚王”同。偯叚屖屖,整理者缺釋。其實該字在第一鐘上比較清楚,作“ ”,除去左下重文號後,餘下部分可分析為从“辛”从“ ”16,乃屖異體。屖讀為遲遲,叚讀為嘏 17,金文習見。哀,影母微部;殷,影母文部,兩者可以陰陽對轉。文獻中依與哀通、衣與殷通 18,則偯有可能讀為殷。殷有盛、大一類的意思, “偯叚”即“殷嘏” ,也就是大福之義。偯或可以讀為影母脂部的“伊” , 詩經周頌我將有“伊嘏文王” , “偯叚”則讀為“伊嘏” 。但“伊嘏”之“伊”是一個虛字,似乎和其所在的銘文位置不合。遲遲, 廣雅釋訓:“長也。 ”詩小雅采微 “行道遲遲”之“遲遲” ,毛傳:“長遠也。 19”

9、“偯叚屖,萬年毋改(已) ”就是“大福長久,萬年也不要停止”之義。本銘有幾處辭例很特別,如辥(乂) (慎) 、偯叚屖 20。並且“偯”字也不好解釋,我們對“偯”字讀“殷”并沒有太多把握。至於“偯”字如何具體落實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2009、01、05 初稿2009、02、23 改1 周亞:楚大師登編鐘及相關問題的認識 , 上海博物館集刊第 11 期,第146 頁167 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年 10 月。整理者指出除第五鐘外均鑄有銘文,而第五鐘兩側鼓部及鉦部均有經過刮磨的痕跡,該鐘原先也應有銘文。各鐘銘文內容基本相同,只是大鐘內容完整,小鐘內容有所節選。下文引整理者之說均出自此文,不再

10、注明。2 此字第四鐘銘文不从月,其它各鐘銘文从月。3 參看陳劍:說慎 , 簡帛研究二一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年。又載氏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第 39 頁-53 頁,綫裝書局,2007 年 4 月。4 字,劉啓益先生以為是“溫”之本字。參氏著釋 ,1989 年殷墟甲骨文發現 90 周年國際討論會論文(河南安陽) ,又試說甲骨文中的 字 , 中原文物1990 年第 3 期。劉桓先生認為字應釋為“囚( ) ”。參氏著釋 ,殷契新釋174-180 頁,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年。劉釗先生認為 即“ ”所從之“囚” ,後分化出“ ”。參氏著釋慍 , 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

11、479-480 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年。又載氏著古文字考釋叢稿第 149-156 頁,岳麓書社,2005 年 7 月。5“龢鳴 (且) (皇煌) ”已經換用了主語,承前句的賓語而省略。則“用宴用喜”等句的主語承後“余”而省。6 整理者說“庶侯”之“庶”和“諸”通假, “庶侯”即“諸侯” 。我們認為“庶”和“諸”通假不太符合用字習慣,但“庶”和“諸”音義相近, “庶侯”之義確實相當“諸侯” 。第六鐘“ ”字,整理者認為是“侯”衍文,不準確。應該是書寫者在寫“侯”字時涉前面的“ ”底部而形成的誤字,所以在“”後面又寫了個正確的“侯”加以更正。7 和“登”後面的辥比較,此字形有所省略,从月

12、从“ ”之變體“辛” 。8 朱德熙先生在壽縣出土楚器銘文研究之“剛帀考”一節中認為“東陽二部通轉是古代楚方言的特徵” 。見氏著朱德熙文集第五卷第 11 頁,商務印書館,1999 年。關於東陽合韻是楚方言的特點,很多學者都提到過。可詳參劉釗、葉玉英:利用古文字資料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評 , 古漢語研究第 14 頁,2008 年第 2 期。也有學者認為“上古東陽合韻可能不限於楚方言” 。參孟蓬生:“牪”疑 ,簡帛網,2007 年 9 月 22 日。9 王國維:觀堂集林第 279 頁,中華書局,1959 年。10 本文集成指殷周金文集成 , 近出指近出殷周金文集錄 。11 此字之釋參看陳劍:據郭店

13、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 ,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 2 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年。又載氏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第 20 頁-38 頁,綫裝書局,2007 年 4 月。12 同注釋 313 或認為从同。14 許子 镈、王孫遺者鐘兩者作皝,王孫誥編鐘作諻。15 但文獻中有些“龢鳴”是偏正關係。與金文“龢鳴”是并列關係不同。16 叔弓鐘(集成1.272-285)也有从“辛”从“夷”字古文“ ”之“屖字,舊多誤釋為“辟” 。參李家浩:齊國文字中的“遂” , 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 (李家浩)卷,第 49-50 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 12 月。17詩經雖見“昭假遲遲” ,但與本銘語境不合,則叚似不能讀為“假” 。18 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486 頁,齊魯書社,1997。19“行道遲遲”之“遲遲”主要指空間而言,本銘之“遲遲”主要指時間而言。20 蔡偉先生提示筆者“偯叚 ”可能讀為“威儀遲遲 ”。本文收稿日期為 2009 年 2 月 26 日本文發佈日期為 2009 年 2 月 27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