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960304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一)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

2、,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二)介绍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

3、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一)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

4、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二)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三、新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5、声一片。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2交流:(1)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a离开枝头;b斜枝、树枝;c另外一枝。本文指的是横斜突兀的树枝。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2)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3)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

6、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说,指名演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4)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

7、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5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

8、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二)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

9、,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象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指名读,比赛读。5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

10、再一起来体会齐读下阕。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三)读透与时空对话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3师总结: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作业布置】1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2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3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并背上几首。4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