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9282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人的姓名多有不同,但同名同姓的也有很多,那么它的发展和由来又是怎样的呢?人名研究开题报告从出土文献材料研究其人名文化所谓“出土秦系文献”通常是指战国时期秦系的出土文献材料。考虑到文字本身的特殊性,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材料时间跨度更为宽泛,上自西周晚期的不其簋,下迄秦二世的龙岗秦简。研究的材料庞杂,品类涉及简牍、铜器、玉石、货币、陶器、木器、漆器等。出土秦系文献中的人名资料非常丰富,对于研究秦国的社会、民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秦系出土文献中的人名从意义分类的角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考察,以期对秦国的社会、民俗研究有所揭示。人名研究属于词汇研究中的专名研究范畴,吕叔湘先生指出:

2、 “词汇不仅指一般用词,也包括专名。例如地名能反映居民迁徙的经过,街巷名能反映过去的工商业活动,人名能反映人们的意识形态,其中包括生活理想、道德准则以及宗教信仰。”刘钊先生指出: “目前的姓名学研究存在着两个倾向: 一是研究姓氏者多,研究人名者少;二是对于古代,尤其是汉代以前的人名研究不够。”刘先生的看法实属卓识,近年来,研究人名的著作有所增加,对汉代以前的人名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但从出土新资料出发研究人名的成果还是非常有限,本文从出土文献材料研究其人名文化正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一、出土秦系文献人名的命名原则与文化特点( 一) 命名原则所谓 “名”乃是人的区别符号,有了名字,才能与他人区分,而

3、符号的选择与代表的人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人为规定的。追溯古人的命名,我们发现,夏商时期人名简单。到了周代,命名变得复杂。最早的关于命名原则的记载,见于 左传桓公六年,春秋鲁国大夫申繻曾言周代取名五条原则和六种避讳: “名有五: 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避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则废主,以牲畜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貌。”命名不能用国名、官名、山川名、疾病名、牲畜名和器物礼品名。周王东迁后,王纲不振,礼制废坏,所以 礼记正义卷二曲礼上第一云

4、: “案春秋鲁僖公名申,蔡庄公名甲午者,周末乱世,不能如礼也。”秦汉以后,更不再讲究这些原则。考之于出土秦系文献,其命名的意义范畴非常广泛,既有符合于所谓 “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者,亦有打破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者。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礼乐崩坏,加上秦人本出自东夷,虽然日益受到 “华夏”文化的影响,但其取名亦反映出一定的特色。对于 “六避”常有不避者,突破了周代的命名原则。礼记曲礼有 “不以日月”的命名原则。但从殷商时期开始就有以干支为名者。秦人亦如此。秦印有名为 “李甲” “焦午” “乌丁”者。统观 睡简日书甲种盗者人名,涉及天干地支的有: 甲、

5、乙、丙、丑、寅、辰、午、未、申、酉、戌、亥、癸。这种以干支为名的情况,至于现代仍有残存。礼记曲礼有 “名子者不以国”的命名原则。秦印有名为 “隗周、忌周、杜殷周、聂华、柿华”者,或以殷、周为名,或以华、夏为名,秦人有以国为名者,不仅有以前代国名为名,还有以同时代的国名为名,甚至还有以“秦”为名者。如 睡简日书甲种盗者有名 “秦”的盗者, 故宫玺印选有名 “王中山”者。秦国是东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因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秦人文化原是落后的,他们杂处西戎,终以武力称霸。所以讲求实用、崇尚战功。他们实行中央集权的君王专制、重势尚刑。原本在思想上主张排斥百家,实行文化专制,表现

6、出强烈的轻伦理、重实利的倾向,并以法家思想为其主导思想。但我们也应看到另一面,周人向东发展,据有夏之地,承袭了夏文化。后来秦人又居宗周故地,自然也承袭了夏、周以来的文化,由此构成了“略有地方色彩而富有中原气息的 中国本位”。这些思想也影响了秦人的命名。秦人注意吸收其它思想流派的某些观念,如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即体现在命名当中,体现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走向合流或融合的趋势。礼记曲礼有 “不以隐疾”的命名原则。但秦人却有不避隐疾,以身体疾病、缺陷为名者。 ( 1) 突出身体某个部位或特点: 穿耳,睡简编年记: “廿七年,八月己亥廷食时,产穿耳。” “穿耳”当为女子名。赵歙 ( 见 秦印77), 说文:

7、 “歙,缩鼻也。”目: 睡简日书甲种盗者有名为 “目”的盗者。耳: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有名为 “耳”的盗者。臂: 秦青川木牍: “内史匽氏臂”,“匽( 燕) ”为内史之姓, “臂”为其名。 ( 2) 不避身体缺陷: 出土秦系文献中,不避身体缺陷,命以 “恶名”者就有不少。赵黟 ( 见 秦印117) ,说文: “黟,黑木也。”广雅: “黑也。”公孙齮 ( 见 秦印160), 说文: “齮,啮也。”集韵: “姓也。又人名。桓齮,秦将。见 秦本纪。”青肩 ( 见 秦印137), 汉印文字征59 有 “郑青肩”。黑臀, 左传宣公二年 晋文公子名 “黑臀”,殆与此同类。赵畸 ( 见 秦印94),黑夫

8、(见 睡牍),畀毋齿 (见 秦印167) 。黄盛璋先生曾说: “疱 为冶名,从疒从 勹,按 包从 巳,象怀孕在胞之中,此则省易仿佛 口形,仍只能是疱,战国文字从 广之字往往作 疒,左两点乃增饰笔划,凡从 疒之字作人名的大抵皆为从广增冫为饰,旅大市新金县出土启封戈,工师名 廱,可以为证,凡从 疒之字皆和疾病有关,甚至属于恶名,人何以取恶名病名为名? 此非情理所当有,故此字就是 庖字。”由前文可见,黄盛璋 “人何以取恶名病名为名”之说过于绝对。( 3) 不避隐疾: 左传桓公六年和 礼记檀弓提到古人命名,有所谓 “五以”、“六不以”。其中之一为: “不以隐疾”。但出土秦系文献中却存在着差异,这应该与

9、秦人 “尚质”的民风分不开。弁疾 ( 见秦封泥集三一3) 。上郡守疾: 秦戈 (见 文物1960 年 3 期,痴盦藏金61)。睡简日书甲种盗者人名涉及该类的有: 疾。有以肿病为名的: 冯痈 (见 秦印48) 。有以热病为名的: 疢玺 (见 秦印43) 。遂疢 ( 见 秦印57) 。“择疢”( 见 湖南玺印选90) 。有以皮肤病为名的: 乐疥 (见 秦印58,又 珍 秦 斋165,又秦文字集证页 290 之 685。说文: “疥,搔也”) 。有以咳疾为名的: 桥欬 (见 秦印48) 。苴欬( 见 秦印50,又 珍秦斋104,又见 秦文字集证277 页) 。茀欬 ( 见 珍秦斋147,又见 秦文字

10、集证280 页之 595) 。进欬 ( 见 珍秦斋90,又见 秦文字集证287 页之 655) 。王欬 ( 见 珍秦斋121) 。有以腹痛为名的: 左水 : 秦陶 ( 考古与文物1993 年 1 期临潼县博物馆、临潼县文管会 临潼县城东侧第一号秦墓清理简报12 页图二,5; 又见秦代陶文拓片 767 -769 砖文) 。左传桓公六年有 “不以山川”的命名原则。但秦人不仅以水流命名,甚至还以草木为名。“秦人祭祀用马,与中原诸国不同。秦人杂祀,崇拜草木、山川、禽兽,秦之风俗与戎狄同。”秦人那种兼容开放的文化政策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长期推行,在民众习俗中形成了质朴、豪爽、现实的文化风格。在秦人的领地

11、,既少周文化中的宗法等级约束,亦无齐鲁之邦崇厚礼教的传统。秦人不仅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且缺乏严格的礼仪道德修养,他们重视和追求的是现世世俗生活。如在宗教信仰上,他们对山川、人物、动物、植物乃至星宿都可祭祀崇拜,这种多神崇拜和鬼神观念更表现出直观、质朴的世俗特色,“天”、 “上帝”均与世间事物对称,而且与道德伦理无关。所以秦人也多用草木、山川、禽兽为名。以水流为名者: 钟水 (见 秦封泥集); 濩留、吕池、吴涚 (见 秦印); 赵游 ( 见 故宫玺印选) ; 灌 (见 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 。以草木为名者: 公 、萃、李柏、 ( 见 秦印) ; 李萃、楚萃、李柏、杨柏、忌 、骆 茀 (

12、见 珍 秦 斋),“ ”疑 为“槐”, “宀”为羡符, 说文: 茀,道多艸,不可行。茞: 睡简日书甲种盗者有名为“茞”的盗者。枚 ( 秦文字集证页 278 之 582 收录 “姚枚”),秦都咸阳陶文 ( 图 33)有名为“咸重成枚”者。“枚”之本义为 “树干”。说文: “枚,干也。可为杖。从木从攴。” 诗周南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毛传:“枝曰 条,干 曰 枚。” 咸 阳 塔 儿 坡 陶 文 95 GM34227: 57 盆内底有名为 “咸 里林” 者。左传桓公六年有 “不以牲畜”的命名原则。但秦人不仅以禽兽为名,甚至还以虫为名。秦人尚朴,荀子强国载: “应侯问孙卿子曰: 入秦何见?孙

13、卿子曰: 其因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力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秦人形成了 “修习备战,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汉书地理志) 的传统。( 1) 此类人名中以马或含有马字偏旁为名者最多: 这与秦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天水地区原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在西周时期由于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畜牧业发达,多产良马。 史记秦本纪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 汉书地理志云: “天水、陇西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 “以马旁字作为人名流传数千年,不仅反映了我国远古曾有过一个十分繁荣发达的畜牧社会,同时也反映出人名是一种深层

14、次的文化现象。”首先要提到的是秦惠文王嬴骃,在秦骃祷病玉版铭文中,秦君自称 “有秦曾孙小子骃”,学者或认为即惠文王自称。 史记作“驷”,为 “骃”字之误。其次,出土秦系文献中以马或含有马字偏旁为名者还有如下例证。骀( 见 秦印131) 、李骀 ( 见 秦印69、 秦印100) 、庄骀之印 ( 见 秦印158) 、庄骀 ( 见 秦印157)。“骀”,据 说文马部: “骀,马衔脱也。”其本义当为 “疲钝”。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 “攻其不御,压其骀,攻其疑。”即为本义。 “骀”又表示劣马。 “战国以前,马一般用于驾车,贵族们选用毛色特异的马拉车,以显示其富有、气派。战国以后,受北方胡人骑马习俗的影响,中原地区马用于骑乘日益增多。人们选用马匹的标准,由重毛色逐渐转为重能力 ( 体力、速度) 。”“骀”字不见于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是春秋战国出现的新词汇。李骋 ( 见 珍秦斋128) 。驵: “咸 里驵” (见秦代陶文拓片 1353 陶垫文) 。王驵 ( 见 珍秦斋66)。说文: “驵,壮马也。” 骍: “咸亭阳安骍器”( 见 文物1964 年7 期) ,为咸阳遗址出土秦陶。广韵: “骍,马赤色也。” 说文未见。诗鲁颂駉: “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毛传: “赤黄曰骍。”孔颖达疏: “骍为纯赤色。言赤黄者,谓赤而微黄,其色鲜明者也。” 汉语大字典以汉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