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8067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A. B. C. D. 2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319世

2、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A. 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 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C. 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 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4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5下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

3、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6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7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A.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 “滞

4、涨”型危机得以缓解8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9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5、10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 战国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11“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 张骞出使西域 B. 遣唐使节来华 C. 海上丝路繁荣 D. 朝贡贸易推行12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A. 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 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 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 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13北京时间2016年4月17日,厄瓜多尔西北海岸发生里氏75级她震,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严重。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A. B.

6、 C. D. 14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15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

7、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16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A.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 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 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17“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A. 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 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C. 传统服

8、饰有强大生命力 D. 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19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近几年来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均大量发行纸币。其主要目的是A. 吸收存款 B. 限制消费 C. 减少出口 D. 刺激出口20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

9、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A. 苏俄新经济政策 B. 苏联斯大林模式C. 美国罗斯福新政 D. 中国的改革开放2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A.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 20世纪50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产量有所减少C.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D.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22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

10、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C. 信息的便捷方便了人们感情的交流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23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据此可知A.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B.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C.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24图片也能承载历史,右图见证了A.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B.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 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D. 农民生产经营走向自主25下图是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幅漫画同人不同命。该漫画表明A. 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着全球经济均衡发展B.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正面

11、临挑战C. 经济全球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D. 世界贸易体系是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工具26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被公认为调整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推动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消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A. B. C. D. 27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诱发了

12、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 B. C. D. 282009年,中国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上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这一现象表明A. 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B. 中美贸易关系密切C. 政府积极加入世贸组织 D. 我国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29有史学家说:“英国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材料实际上在赞扬英国A. 议会改革的创新精神 B. 积极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C. 工业革命带来的富强 D. 殖民扩张造就了殖民帝国30.1936年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湖南、江西、

13、广东三省商定,拨付专款,用于重工业建设。同时,向德国订购了机械、化工、冶金等设备。这表明国民政府A.积极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 B.完成了战前的经济准备C.加紧围剿南方红色根据地 D.开始了工业布局的调整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14分)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8分)(2)说说图一所

14、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2分)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材料三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的大约40年里,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