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7417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金山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金山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金山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金山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金山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考试.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命科学(合格)期末考试一、选择题1.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提出,将生命科学研究提升到( )A. 分子水平 B. 细胞水平 C. 个体水平 D. 原子水平【答案】A【解析】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故选A。2. 欲将视野中左上方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则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A. 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答案】A【解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

2、左上方移动,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成像的原理,明确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3. 存在于叶绿体中起储存作用的糖类是( )A. 淀粉 B. 麦芽糖 C. 糖原 D. 纤维素【答案】A【解析】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细胞叶绿体中起储存作用的糖类,A正确;麦芽糖是植物二糖,含有的能量较少,B错误;糖原是动物二糖,植物细胞中不可能出现,C错误;纤维素是植物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但是不能储存能量,D错误。4. 制作皮蛋时需将生鸡蛋埋在含有NaOH等强碱物质的土中,蛋白质变性呈现特殊的颜色,这是由于强碱破坏了蛋白质的 ( )A. 空间结构 B

3、. 肽链 C. 氨基酸 D. 肽键【答案】A【解析】强碱破能够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发生变性,A正确;强碱不影响肽链的结构,肽链水解离不开酶的作用,B错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将生鸡蛋埋在含有NaOH等强碱物质中,蛋白质变性失活的过程氨基酸没有被破坏,C错误;高温不会破坏肽键,肽键断裂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D错误。5. 对双缩脲试剂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用时先将CuSO4 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B. 双缩脲试剂鉴定时不需要加热至沸腾C. 双缩脲试剂鉴定的物质是蛋白质D. 双缩脲试剂反应的颜色变化为蓝色紫色【答案】A【解析】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NaOH溶液

4、后再加入CuSO4 溶液,A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B正确;双缩脲试剂鉴定的物质是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双缩脲等,C正确;双缩脲试剂本身是蓝色的,与蛋白质反应后产生紫色,D正确。6. 核糖体主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A. DNA和蛋白质 B. 蛋白质和RNA C. 蛋白质和脂类 D. RNA和D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核糖体不含DNA,A错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B正确;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脂类,C错误;核糖体不含DNA,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核糖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7.

5、 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A. 核糖体和线粒体 B. 细胞膜和叶绿体C. 内质网和中心体 D. 细胞膜和核糖体【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细胞核,故A、B、C都错,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8. 在叶绿素的提取实验中,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A. 提取叶绿体色素 B. 保护叶绿体色素C. 充分研磨 D. 分离叶绿素a【答案】C【解析】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丙酮或者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提取色素,A错误;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体色素,B错误;

6、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得研磨更充分,C正确;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加入层析液分离叶绿素a等色素,D错误。9.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A. ADP、NADPH B. ADP、CO2 C. ATP、NADPH D. ATP、CO2【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首先发生了水的光解产生了氧气、NADPH,然后ADP与Pi反应产生了ATP,其中NADPH、ATP用于啊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选C。10. 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A.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 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C. 释放出CO2时 D. H和O2化合成水时【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

7、段,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A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B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大量的ATP,D正确。11. 细胞内的蛋白质转化成糖类,必须先经过( )A. 转氨基作用 B. 氧化分解作用 C. 脱氨基作用 D. 消化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转氨基作用是用于合成氨基酸,A错误;B、通过氧化分解作用会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C、蛋白质转化成糖类,首先要经过脱氨基作用,不含氮的部分才能转化为糖类,C正确;D、消化作用是指营养物质被消化酶水解成小

8、分子的过程,D错误故选:C12. 在皮肤中,既能感受物理刺激,又能感受化学刺激的感受器是( )A. 痛感受器 B. 温度感受器C. 压力感受器 D. 接触感受器【答案】A【解析】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产生多种感觉,一般认为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即由对皮肤的机械刺激引起的触、压觉,由温度刺激引起的冷觉和热觉,以及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不同感觉的感受区在皮肤表面呈互相独立的点状分布,在皮肤感受器中,痛感受器既能感受物理刺激,又能感受化学刺激,故选A。13.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 )A. 细胞体轴突树突 B. 轴突细胞体树突C. 树突细胞体轴突 D. 树突轴突细胞体【

9、答案】A【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再到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就是轴突的末梢,突触后膜就是树突或胞体的膜,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到轴突,再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故选A。14.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 望梅止渴 B. 膝跳反射 C. 缩手反射 D. 吮奶反射【答案】A【解析】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考点定位】 反射15. 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不会存在于( )A. 消化液中 B. 组织液中 C. 血液中 D. 淋巴中【答案】A【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为激素,

10、直接进入内环境,故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都有,而不会进入消化液中,故选A。16.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相应分泌功能,这是一种( )A. 拮抗作用 B. 负反馈调节 C. 协同调节 D. 正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够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这属于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故选B。17.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A. 产生抗体 B. 产生记忆细胞C. 导致抗原细胞裂解 D.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抗体是由浆

11、细胞(效应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A错误;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B正确;导致抗原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C错误;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过程,D错误。18. 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燕麦胚芽鞘尖端的切面左侧,然后至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结果是( )A. 弯向左侧生长 B. 弯向右侧生长C. 直立向上生长 D. 不弯曲也不生长【答案】B【解析】把胚芽鞘尖端切掉,用含有适当浓度生长素的琼脂放在切面的左侧,由于生长素是极性运输,所以左侧基部生长素含量多于右侧,生长快,导致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故选B。19. 桃花的雌蕊经过受

12、粉,其子房发育成果实,在发育中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 )A. 正在生长的幼叶 B. 正在生长的顶芽C. 发育中的种子 D. 发育中的果皮【答案】C【解析】种子发育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即种子发育过程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和作用,解决关键是掌握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对应的作用。20.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内含有( )A. 32P、31P和32S B. 35S C. 32P 和35S D. 二者都没有【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

13、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不含有35S;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和31P,大量子代噬菌体仅仅含有31P,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明确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而蛋白质没有进入。2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 RNA是遗传物质 D. DNA是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

14、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考点定位】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名师点睛】 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

15、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22. 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A:T:C:G=1:2:1:2,则该DNA分子中相应碱基比例是( )。A. 1:2:1:2 B. 2:1:2:1 C. 2:2:1:1 D. 1:1:1:1【答案】D【解析】已知一条链上A:T:C:G =1:2:1:2,即A1:T1:C1:G1=1:2:1: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1=T2、T1=A2、C1=G2、G1=C2,因此A2:T2:C2:G2=2:1:2:1,则在双链DNA中A:T:C:G =(1+2):(2+1):(1+2):(2+1)= 1:1:1:1,故选D。23. 牛羊吃同样的草料,但产生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