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中学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7180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东阳中学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东阳中学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东阳中学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东阳中学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东阳中学2018年下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英国人麦考莱指出,“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次革命的最大“收效”是A宫廷政变没有流血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D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2“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A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B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C

2、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3从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的多次议会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其中权利法案通过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C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D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保障4.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的邦联条例“对地方权益百般维护,各州不愿建立一个强大到能向债权人和军人偿还债务的中央政府”。为改变这一窘况,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A联邦制B议会制C共和制D内阁制5.18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一个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勃然兴起,但直到1786年,南方种植园和小州的政客们都对强有力的中

3、央政府怀有戒心,对这个运动持观望态度1787年是联邦宪法一定程度上打消这些“戒心”。联邦宪法的以下内容,有助于打消这些人“戒心”的是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保留奴隶制,将黑人以3/5计入人口总数 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AB CD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如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则应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主席;在未得出席的参议员的三分之二的同意时,任何人不得被判有罪。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7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它A是马克思撰写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

4、 B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战斗纲领C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D顺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8.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列对其影响表述有误的是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C.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D. 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9.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杜鲁门这一讲话实质上反映了A. 美国对自由国家人民的同情 B.

5、美苏冷战序幕的拉开C. 国际社会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D. 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10.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中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A.马歇尔计划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B.一个统一的欧洲符合美国利益C.美国通过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 D.欧洲市场的形成威胁美国霸权11.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欧洲打破“隔阂”逐渐走向一体化,起步于 的建立。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煤钢共同体 D

6、.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2.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这表明A东西欧国家间经济联系加强 B西欧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C世界总体形势趋向紧张 D德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3.“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14.观

7、察图1,对图中演变过程解读正确的是A. 体现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方式的演进B. 曲辕犁的出现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C.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这一演变过程D. 一牛挽犁的方式推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152018年8月14日,浙江龙游的姜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一同入选的还有被称为“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的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16.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8、 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17.下列历史现象发生在汉代的是A. 私营丝织业兴起 B. 水排的出现 C. 道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D. 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18.乾隆时编纂的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当时A.官营手工业日趋衰落B.农业生产收益逐渐下降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间丝织业发展迅速19.中国素有“瓷国”之誉,代表宋朝瓷器最高水平的当属五大名窑,景德镇也是在此后逐步

9、发展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它位于图2中的_处A. B. C. D. 20.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专门设置机构对市场进行行政管理。下列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有“五均”官 草市尉 市署令 三司使A B C D21.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当时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zxls.c*om%&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ABCD22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

10、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说明当时A草市的发展 B夜市的繁荣 C官市的管理 D街市的突破23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 B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 D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24.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佐证时间机制棉布进口机制布国产机制布手工棉布1840046046995418603183189682189414151

11、3360798551913348332572266517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C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25.发昌机器厂是以打铁为业的方举赞、孙英德在1866年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不过二三百元,工人四五个。它设在上海虹口外商老船坞的对面,专为老船坞打制船用修配零件。记载显示,“发昌”在1869年已开始使用车床。这说明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B.近代民族工业引进西方机器开展生产C.民族工业诞生之初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D.地主商人投资创办是民族工业诞生的路径之一2619世纪,华商

12、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19世纪末开始,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的企业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洋务运动的推动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D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27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中纱绽由50余万锭增到近160万锭,年均增长率为121%;布机由2616台增至6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这主要说明了 A纺织业中心向内地转移 B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格局以轻工业为主体28观察漫画敬祝进步,它主要反映了A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人们高涨的建设热情 D三大改造基本结束29.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 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30. 1958年,“在乐观主义的鼓动下,浮夸的计划者们在随后数月里不断提高生产指标,希望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长率。”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 D“八字方针”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