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一中高三地理质检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6905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宿州一中高三地理质检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宿州一中高三地理质检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宿州一中高三地理质检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宿州一中高三地理质检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宿州一中高三地理质检 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宿城一中(宿州一中)2019届高三地理12月质检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132 分)一、选择题:本卷共 33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32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通常将人口按照 0-14 岁、15-64 岁及 65 岁及以上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段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图中三条曲线按照年龄 0-14 岁、15-64 岁及 65 岁及以上划分,依次是A. B. C. D. 2. 针对目前我国人口现状,在未来

2、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应该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 实行计划生育 B. 实行鼓励生育 C. 减少人口数量 D. 向海外移民【答案】1. B 2. A【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随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出生率下降,0-14岁人口比重逐年下降,为0-14岁人口比重;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比重上升明显,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5-64岁比重变化不大,为15-64岁人口比重。B对。【2题详解】我国虽然进入老龄化速度较快,人口每年都在增加,不能放开生育政策(更不用说实行鼓励生育),否则我国人口会迅速增加,还必需实行计划生育,A对、B错;我国目前人口是增加的,没有办法实现减少人口数量,C错;向海外移民移出去的是一

3、些人才或资金,D错。考点: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湖岸四周高崖峭壁,蜿蜒曲折,深达 1470 米。下图为坦噶尼喀湖地理位置及湖泊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3. 湖岸四周高崖峭壁,蜿蜒曲折的地质成因之一是坦噶尼喀湖地壳A. 褶皱凹陷 B. 流水侵蚀 C. 断裂陷落 D. 水平错断4. 图示区域内典型树种的特征有A.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C. 板状根大,树干长 D. 叶面宽大,多气孔【答案】3. C 4. B【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中,是典型的断裂陷落形成的湖泊,C对;褶皱凹陷形成的湖泊一般四周坡度不陡,A错;流水侵

4、蚀没有形成湖泊地貌,C错;水平错断是断层常表现方式,形成湖泊不会四周高崖峭壁,D错。【4题详解】植被性状与气候关系密切,该地位于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由于干湿季节变化明显使植被根系发达,A错;叶质坚硬,树皮厚,叶面较小有针刺,B对;板状根大,树干长,叶面宽大,多气孔是典型热带雨林植被,CD错。考点:本题考查湖泊成因、自然带特征。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

5、量为 5。左图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右图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5. 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 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 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6. 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 免耕直播 B. 深耕改土 C. 大棚温室 D. 砾石压土【答案】5. C 6. B【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

6、,B错;从图9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6题详解】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考点:本题考查土壤肥力及改良。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印度洋的轮船上,悉尼时间 6:00 船员在图中处看到了

7、海上日出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 该日处海上日出时刻,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 地也可能正好日出 B. 安徽中学生正在校早读C. 我国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 D. 此刻全球新的一天比重小8. 下图中的四幅图,与处当日轮船桅杆日影在地面上移动方向一致的是A. B. C. D.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处该船顺水航行 B. 处正值风大浪急C. 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 地多火山地震【答案】7. D 8. D 9. C【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悉尼时间6:00船员在图中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说明1500E为6:00,处为1400E地方时为5:20,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地位于的东南,已超过日出时间,

8、A错;1500E为6:00时北京1200E地方时为4:00,安徽省的学生不可能上学,B错;我国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不可能出现极昼,C错;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为地方时0:00所以经线,如下图,可见此刻全球新的一天比重小,D对。【8题详解】从题目中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位于南半球,太阳视运动为东南正北西南,影子西北正南东北,D对。【9题详解】轮船驶往印度洋就是从由驶向,经过时为西澳大利亚暖流,顺水,A对;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南半球夏季,处风浪比冬季小,B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河流正值枯水期,C错;地为印度洋板块内部,D错。考点:本题考查地方时计算、日

9、期界线、太阳视运动、洋流、气候、板块学说。2013 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因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 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A. B. C. D. 11. 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直接原因是A. 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所造成 B. 极地东南风带强风所致C. 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 D. 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答案】10. D 11. A【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2013年12月27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为

10、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向南移动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冬季,选D。【11题详解】暴风雪是较丰富降水,“雪龙号”所处地带地处西风带,A对;极地东南风带强风从极地吹向低纬不可能形成降水,B错;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干冷天气,C错;南信风不可能越过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到“雪龙号”所处地区,D错。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影响及季节移动。第卷(非选择题 共 168 分)12.下图为该某区域地形图,拟在该区域建一座水库,设计坝高130m,经测算,届时图中某一等高线高度刚好被淹没。阅读图文资料,

11、完成下列各题。(1)仅从地形因素考虑,为了节省投资,请在图中用“”符号标出最佳坝址位置,并用湖泊的图例标出水库水面。并说明此处建坝的优点及带来的问题。(2)据环保部门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若非达标排放现,污染反而加重。请分析说明图示支流上甲、乙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试分析水库建成后对库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34分)(1)连接图中550米等高线(2分),反斜杠涂满550米等高线区域(2分)优点:峡谷地形(2分),工程量小(2分),投资省(2分),其上游水库的蓄水量大(2分);(2)甲处。原因:库区两

12、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8分)(3)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2分)。大坝建成后,其上游形成一个水库,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2分),土壤出现草甸化和盐渍化现象(2分);水生生物代替了陆生生物(2分);同时诱发岩石圈发生地震(2分);库区蒸发增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多(2分),温差减小,大陆性减弱(2分)。【解析】试题分析:(1)建一座水库大坝一般修建在峡口地区,峡口建坝坝长较短,建设周期较短,投资少;修水库要有较好的蓄水空间。图中等高距为50米,要求设计坝高130m,说明要求经过2-3条

13、等高线,经测算,届时图中某一等高线高度刚好被淹没,所以要到550米等高线。画图如下图。(2)河流为流动水,净化能力较强,湖泊为静止水净化能力较弱,且湖泊对河水有顶托作用。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所以甲处污染较重。(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有三个方面: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即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某一

14、要素的改变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大坝建成后,对地下水和土壤影响:其上游形成一个水库,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出现草甸化和盐渍化现象;对生物影响:水生生物代替了陆生生物;对地质影响:诱发岩石圈发生地震;对气候影响:库区蒸发增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多,温差减小,大陆性减弱。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分析(修水库)、河湖对污染净化、地理环境整体性。13.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 而成,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处达 5000 米。由山前缓斜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组成,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是我国涝洼、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

15、,除山前缓斜平原是中、高产田外,其它多是农业低产区。(1)指出图例甲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2)请分析地貌类型甲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答案】(1)冲积扇。西部太行山脉较陡,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等物质,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流速减缓,其携带的这些在山前堆积。(2)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位于太行山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水源充足;有河流经过,灌溉便利;位于山前缓斜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地下水埋藏深,土壤含盐量低;地势低平,有利于耕作;(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河流形成沉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冲积平原。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甲处为河流出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