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芒** 文档编号:12955800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质疑导入1、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童年是什么呢?(请同学发言)如果用一个词语概况我们的童年,你会想到什么呢?(自由,无拘无束)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三首古诗去了解古代小朋友的童年生活。2、质疑课题:齐读课题,想一想通过课题我们得到了哪些信息?(时间:四季 地点:田园生活

2、事件:玩耍)二、初读课文,理清诗意l 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同学们注意停顿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请同学起来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l 理1、 同学们根据课文注释理清古诗大意,写成一个小故事,分组比赛哪个小组的故事写得好,讲得好。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每个小组时间仅限2分钟,由于时间原因,抽取3个小组比赛,赛后请同学们评价,教师只做引导,最后教师小结)三、精读古诗,体会情感1、介绍背景(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

3、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2、 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村庄男女耘田、绩麻童孙学种瓜3、 村庄儿女和童孙分别有什么特点?l 学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务繁忙从哪里看出来村庄儿女农务繁忙?(昼出 夜绩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l 学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懂事,天真从哪里看出来小孩懂事 天真的特点?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4、。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你们喜欢如此可爱的小孩儿吗?喜欢。所以作者也非常喜欢四、总结全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农务繁忙懂事天真第二课时学习稚子弄冰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宋朝认识了诗人范成大笔下懂事天真的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诗人杨万里笔下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二、质疑课题,理清诗意1、解释课题(小孩子玩冰)2、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4、

5、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5、 感知古诗大意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三、精读古诗,体会情感学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 从一、二句你觉得这两句写了什么(做乐器)2、 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3、 时间是什么?(晓:早上)4、 你觉得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 这两句诗中小孩是怎样玩冰的?(小孩子敲打“银钲”)2、 诗中小孩子敲打“银钲”的声音怎样呢?(声音悠远动

6、听, 穿林响)3、 这时候小孩子的情绪是怎样的?(喜笑颜开)3、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4、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 (不是,是一种玉石。)5、 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6、 你觉得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喜笑颜开 失望无比)7、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8、小孩儿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四、总结全诗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7、。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学习村晚一、初读古诗,理清诗意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6、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7、 感知古诗大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三、精读古诗,体会情感1、从课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地点:乡村 时间:傍晚,古诗写得是乡村的傍晚)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雷震,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8、,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用一个小标题概括这幅画面?(乡村落日美景)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句写了什么?(牧童)牧童在做什么?(骑着牛,吹着短笛)是怎样吹着短笛呢?(随意)从哪里看出来随意?(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通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

9、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总结升华思考: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板书设计稚子弄冰 村晚天真烂漫 闲适自由活泼可爱 无忧无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