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5630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摘要:目前我国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点有很多不相适应之处,为了确保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试行,需要我们教师对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本文将从教学组织的基本类型出发,分析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并针对小学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view-12377159.htm关键词:教学组织类型 班级授课制 改革一、教学组织的基本类型我国的教育学者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概念持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的组织形式;有的认为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互动和产生作用的结构形式;有的学者指出组

2、织形式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方面的构成关系;还有学者认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式就是教学组织的形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上述种种提法都表明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部特征,没有将其全面的描述出来。通过对组织形式几种说法的研究,我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做了基本的阐述:学校进行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空间的利用,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活动的安排就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分为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等。二、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当前,我国小学教育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虽然对我国的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

3、也存在很多的缺点,与当前的教育观念有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不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观点从班级授课制的主要形式来看,它确实是给了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机会,但是却又剥夺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这显然不是教育的错,问题出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教师会有意地支配和调控班级的基本结构,只能将教学的主要方向对准中等程度的学生或者以多数学生为准,往往不将优秀生和后进生放在考虑之内。这样情况在各个小学比比皆是,我们都习以为常,但这使义务教育在公平的环境下又出现了新的不公平现象。(二)个性化学习缺少适当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越来越复杂,当

4、前的教育教学必须结合现实的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这也正是我们注重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原因。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而不是扼杀他们的个性,按照单一的模式培养人才。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教育作为社会重要的构成部分,也应该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上,即为了满足社会多角度、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需求,我们的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他们的特长,而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来要求他们,如果教育脱离了学生的个性,只会扼杀掉他们的创造性。(三)现代的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难以形成“互动”局面想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就

5、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教学中如果缺乏互动,就很难实现教学个性化的目的,教师就很难了解学生的想法和主要观点。因此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实现教学民主的基本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及时交流沟通,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若有质疑应及时提出,敢于求证。目前小学阶段的授课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采用单向模式,即教师负责传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要增加互动,包括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等。从现在小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因为学校和教师太过于注重学生分布和班级之间的平衡,所以常常出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加上受教师教学影响的都是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因此教学质量的提升

6、不是很明显。上述情况的存在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难题,所以大部分教师会忽视课堂中的互动,这是目前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了解了现行教学组织形式的缺陷,就要设法对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对教学组织采用哪种形式的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呢?笔者提出了分类教学的构想,其基本概念是在各个年级阶段把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保持基本的班级形式不变,依据学校师资力量、基本设备等条件,按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教学组织改革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分类教学,做好分类教学就必须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分类教学客观的制约

7、因素包括师生的整体数量,学校基本设施、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和教学的主要内容等。主观制约因素是指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兴趣的把握、对客观的基本认识程度、教师的价值观、教学经验、对外界的认知等。对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全面把握是做好分类教学的前提,接着就是要结合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的需求来进行教学组织形成改革,而不能盲目地运用分类教学。例如分层教学,有的学校出现了越实施分层教学质量越下降的情况,这就是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造成的。做好了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就可以有效展开了。参考文献:1戴双翔.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7).2孙勇. 对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体会J.成才之路,2012(32).3程根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改革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