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七、八单元学案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5629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七、八单元学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七、八单元学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七、八单元学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七、八单元学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七、八单元学案必修2.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能记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2能说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3能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的异同。【自主学习】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改革内容:(1)重点在_: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_,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_,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2)工业方面:废除_,企业管理权下放,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

2、破这一模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他的改革随之告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_;在坚持集中_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_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重点在_:为与美国争霸,注重发展_,特别是军事工业。2结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_使经济负担加重,_ 年后,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_、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危机局面。2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1)经济改革的重点:用_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_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具体做法包括:政

3、府减少_,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_,个体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_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失败: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_,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3结果: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_,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_。【视野拓展】1、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这

4、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2、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1相同之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2不同之处:

5、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贸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3、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得到的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2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3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5在我国的改革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要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6改革要符合人

6、民利益,调动人民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7改革要协调好国民经济的比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互动学习探究】探究: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的比较项目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目的内容结果败因认识【知能训练】1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是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2“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

7、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5.(2010年北京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

8、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生产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 民用工业迅速发展7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年份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A B C D9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

9、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11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12.(2010年福建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

10、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13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2003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

11、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材料二: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三: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请回答:(1)材料一、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

12、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必修二第七单元总结单元知识建构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1(2011年全国卷)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2(2011年江苏卷)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

13、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3(2011年上海卷)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4(2011年海南卷)“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5(2009年江苏卷)丘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