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5625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地理一、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地区有一段长城遗址,其位置最有可能位于( )A. AB段B. CD段C. EF段D. GH段2. 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约为( )米A. 450B. 449C. 200D. 199【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突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突出是山脊;等

2、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其中n是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代表等高距。【1题详解】长城在历史上属于军事设施,其建造之初的目的是防御敌人的进攻,建在山脊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可知,图中A-B段线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D段、E-F段的等高线都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GH段虽然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地形,但是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缓,不符合长城军事防卫的功能要求,故可能性不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根据陡崖高差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据图可知,

3、n=3,d=50m,带入公式可得,100mh200m,选项中只有199m符合。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适中,等高线图中判断地形特征乐意采用“凸低为高,凸低为高”的技巧,陡崖的高差计算要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风光路灯”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性”路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该“风光路灯”最适宜销往( )地区A. 贵阳B. 成都C. 鄂尔多斯D. 济南4. 为降低成本,将路灯上风力发电扇叶的朝向固定,在鄂尔多斯则风力发电机扇叶应朝向( )A. 西北B. 正南C. 东北D. 东南【答案】3. C 4.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风力发电的

4、区位选择。1.该“风光路灯”是采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最适宜销往风力持续稳定,光照充足的地区。2.为降低成本,将路灯上风力发电扇叶的朝向固定,如果在鄂尔多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离冬季风源地近。【3题详解】A.贵阳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故A错误;B.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云雾多,光照不足,故B错误;C鄂尔多斯位于半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且风力稳定,最适宜使用“风光路灯”,故C正确;D.济南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光照相对不足,季风不稳定,故D错误;故选C【4题详解】A. 鄂尔多斯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则风力发电机扇叶应朝向西北方向,故A正确。B. 鄂尔多斯正南方向风向频率小,故B错误。C.

5、 鄂尔多斯东北风风向频率小,故C错误。D.夏季东南风受山地阻挡,势力较弱,且影响鄂尔多斯的时间短,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适中,顾名思义,“风光路灯”要求布置在风力稳定,光照强烈的地区,根据选项各地的气候特征来判断。立波同学利用暑假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东二区)附近的景观照片,拍照时间为20时15分(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 波波拍摄照片时,开罗正值( )A. 傍晚B. 正午C. 下午D. 凌晨6. 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物理风化B. 风力侵蚀C. 流水搬运D. 流水沉积(堆积)【答案】5. C 6. B【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开罗是东

6、二区,北京是东八区,也就是说北京要比开罗早6个小时,当拍摄时是北京时间20时15分,那么开罗的时间应该是14时15分,所以开罗正好是下午,故选C。【6题详解】该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地势很平坦,受风的作用很大,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都是错误的,从上图可以看出,离地面近的地方受影响更大,所以是受风力的侵蚀作用,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埃及开罗的有关知识。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A. B. C. D. 8. 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A. 甲B. 乙C.

7、丙D. 丁【答案】7. A 8. B【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读图,城市规模大,热力环流的范围大,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A对。、的范围小,规模小,可能是乡村,B、C、D错。【8题详解】读图,在城市环流范围内,图中甲位于城市西面,近地面风吹向城市,可能是西南风,A错。乙位于城市东面,可能吹东南风,B对。丙位于城市南面,可能吹南风 或西南风,C错。丁在城市环流外,风向与城市环流无关,D错。【名师点睛】城市热力环流,风向。【考点定位】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

8、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如下图所示: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5天平均气温稳定22第一日的前一天是春季的结束日期。当某区内70%以上县级气象站点进入春季,则该地区进入春季。下图为我国1981年-2010年间“春天”到来的脚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图中“春天”的脚步( )A. 是指夏季风的移动节奏规律B. 塔里木盆地入春晚于同纬度地区是由于深居内陆C. 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入春晚的原因相同D. 范围由区域内连续5天平均气温10的时段决定10. “春天”的脚步( )A. 与太阳直射点北移有关B. 影响我国水

9、稻的分布范围C. 主要由人类生产活动决定D. 出现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答案】9. D 10. A【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5天平均气温稳定22第一日的前一天是春季的结束日期”可知,图中“春天”的脚步到来时间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气温。据图判断该题。2.据图可知,“春天”的脚步大致自南向北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基本一致。【9题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华南地区2月就进入春天,比夏季风的移动节奏早,故“春天”的脚步不是指夏季风的移动节奏规律,A错;B据图可知,塔里木盆地3月已经入春,早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是由于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

10、,故受冬季风影响小,B错;C青藏高原入春晚是因为海拔高,大兴安岭入春晩是因为纬度高,原因不相同,C错;D根据材料信息,“春天”的脚步范围由区域内连续5天平均气温10的时段决定,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春天”的脚步大致自南向北移动,与太阳直射点北移有关,A正确;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决定“春天”的脚步早晚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而我国水稻的分布范围的影响因素很多,气温不是主导因素,故B错;C“春天”的脚步主要与气温密切相关,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不大,C错;D“春天”的脚步出现的时间大致稳定,但是每年会不同,D错。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

11、图文材料分析能力,关键是理解“春天”的脚步的主导因素。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11. 甲区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地势C. 大气环流D. 洋流12. 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A. B. C. D. 【答案】11. C 12. B【解析】【11题详解】甲地为东非高原,是一年分为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观察图中提示信息,1月和7月大气环流的方向不同,干湿性质不同,而地形只是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12题详解】形成渔场除寒暖流交汇外,还有在垂直方向上的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如秘鲁沿海的大渔场的形成

12、,表层海水流走后,底层海水补偿上来,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饵丰富。本题与秘鲁渔场成因异曲同工。如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 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A. 出生率较高B. 死亡率较低C. 迁入率较高D. 迁出率较低14. 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A. 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B. 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C. 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 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根据图例及曲线形态,

13、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老龄人口、儿童人口比重都增加,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 C对。2000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错。迁出率较低不是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故答案选C项。【14题详解】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A错。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

14、对。1964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C错。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故答案选B项。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将从2014年开始消失。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5. 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A. B. C. D. 16. 人口红利消失将带来的影响是()A. 劳动力充足B. 社会负担轻C. 经济增速减缓D. 人口数量减少【答案】15. B 16. C【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B金字塔图显示的人口年龄结构,未来几年少年

15、儿童明显减少,而老年人口增加缓慢,劳动力比重增加较快,即人口红利增长较快。【16题详解】人口红利消失,则劳动力比例下降、抚养费用增加,社会财富积累减慢,经济发展减缓。选C。【考点定位】人口。【知识拓展】人口金字塔模式。“人口金字塔图”的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从前面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