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5622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校“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的发展给当代中国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又首次给出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至此以后,扶贫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操作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精准扶贫”工作大规模展开,作为承担人民教育的高校更是责无旁贷。 一、 高校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011年教育部组织44所直属高校开展国家定点扶贫工作,2017年,教育部部长再次强调,各直属高校、直属单

2、位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部署。教育部长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总结成了五个字,即“吃穿教医住”。他表示,这五个字,“教”在中间,因此,保障义务教育在脱贫目标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的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部打出“一个规划”、“两个转变”、“三个问题”、“四个措施”的组合拳。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重要指示,各高校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寻求开展精准扶贫新举措,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措施。本文以作者工作所在学院入手,分析高校精准扶智实践道路的可行性。二、高校的实践路径(以电子科技大学某学院为例)1.以人为本扶?的前提是识贫:在以往高校传统资助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跳出传统

3、观念,不再“吃大锅饭”,“听一面之词”,而是希望达到“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管理受助信息、精准帮扶受助学生”三个层次精准化,通过新生入学前填写“智慧助困系统”,准确建立困难学生关注库,综合学生在校一卡通消费大数据、辅导员及班级日常评价精准研判学生困难程度,学院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实地走访贫困系统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明辨信息真实性,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困难学生提供帮扶。2.观念救助扶贫的关键是扶智:作者所在单位精准扶智贯穿从招生工作到就业工作的始终。在招生工作中,本学院参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的国家专项计划,确保贫困偏远地区的学生不因贫困而放弃大学梦;依托现有国家和高校物质资助资源

4、,建立完备的物质资助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贫困学生精神资助,注重励志教育,定期检查困难学生帮扶档案,跟踪贫困学生学业状况,对其贫困观念改造;学校学院投入大量财力,开展贫困学生出国补助,开拓眼界,助力梦想;针对贫困学生开展“听说读写”新四会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返智于当地,将自己的所学所闻带回家乡,改善当地观念风气;在贫困学生就业方面,学校学院重点帮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确保贫困学生出路,对于在偏远地区就业的贫困学生,学校学院给予就业补助。除此以外,学院层面面向校外,将原有贫困地区社会实践基地升级为定点扶贫点,科普文化科技知识,改变群众传统受助观念;由于作者所在学院计算机技术先进,学院将互联网+新理念普及到贫困地区,以先进技术和师资为支撑,为贫困地区项目提供咨询、技术和人才支持。三、 结语高校凭借其学科、科研、人才资源,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作者调研可知,高校扶贫覆盖面广、途径多样、措施得力,在全社会扶贫大格局中占有重要一席。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扶贫工作中,高校要从实际出发,不可复制地将本校优势与贫困地区特点相结合,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推进举措、监察成效,彻底打赢脱贫攻坚的战斗!(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