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高三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5612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高三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高三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高三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高三历史期中.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9.11.7 班级 座号 姓名 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学者说,在西周分封制的推行过程中,一方面是用“亲”维护“尊”,另一方面是因“亲”而“尊”。据此可知,西周: A分封的主体集中于同姓的亲族 B.分封制增强诸侯对王要的认同 C.宗法观念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 D.以血缘亲情来维护王权的威严2公元前128年,谋士徐乐在与汉武帝论为政之道时说:“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何谓瓦

2、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徐乐意在强调: A镇压农民起义的重要性 B.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危害性 C.实行仁政,防止农民起义 D.王国问题与政治大局无关3唐高宗时,让资历浅者入相,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从此,更多的负实际行政责任的低级政府官员进入了政事堂,在朝章国典上有了发言权,从而充实了政事堂议的内容,扩大了其范围,这种做法: A保证了唐初政治的清明 B.标志着政事堂集议制规范化 C.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 D.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有效性4.北宋范祖禹在唐鉴中提出:“君不可以不逸也”,“臣不可以不劳也”。下列最适宜这种“君逸臣劳”理想模式的是: A分封制 B.内阁制 C.行省制 D.军机

3、处的设置5.北宋末年,已有“东南地濒江海,旧有陂湖蓄水,以备旱岁。近年以来,尽废为田”之说。据此可知,当时: A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B.自耕农经济实力增强 C.农田灌溉条件改善 D.江南农业开发达到高峰6.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羰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今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宋代所做和这一调整: A便利了人们自由经营商业 B.导致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 C.表明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7.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经常受到冷遇,有时饭都吃不上,他自己也承认狼狈得如同“丧家之狗”。战国孟子周游列国时,已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

4、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贵宾般的礼遇,气派远非孔子之时能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法家的社会影响力扩大 B.私学教育得到重大发展 C.诸侯政治争斗的需要 D.礼贤下士之风形成8.南宋陆九渊说:“千古圣贤,若同堂合席,必无尽合之理。然此心此理,万世一揆也。”这反映出其: A探究天理并始终恪守 B.强调“理”的精神是永恒的 C.遵从圣贤的悉心教导 D.认为圣贤之“理”不尽相同9.王维在山水论中主张画家要深入细致观察自然山川,把自然的丘壑化为画家胸中的丘壑,让客观之景与画家主观之情思融汇,然后发挥笔墨技巧的作用,以“见山之秀丽”,“显山之精神”。据此可知,王维意在强调: A绘画要做到情景交融 B.绘

5、画作品的完整性 C.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D.绘画技巧的重要性10.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发流,靡所不备”。这使得唐诗: A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B.博采众长,名家荟萃 C.风格迥异,形式多样 D.风格繁多,流派纷呈11.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其意在说明: A“理”是道德价值的源泉 B.自然界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C.“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12.据记载,宋代军器监设有火药作、青窑作等十一个大作坊。其中火药作,“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只,弓火药箭一万只”。上述记载

6、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火器在战争中的地位 B.火药生产分工信息 C.政府重视火器研发 D.火器在生产规模情况13.雅典城邦的尺度使得一个人可以向其他人发出呼吁,而且公民大会的会议模式,也要求一个人能听见另一个人的声音及看见另一个人。材料意在说明: A雅典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 B.古希腊人的民族民主意浓厚 C.小国寡民是城邦制的基本特征 D.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14.学者黄洋说:“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纯属对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践踏,在雅典,像底米斯托克利等一批著名的政治家都在流放之列。”这客观地说明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的危害巨大 B.重视社会公共意志 C.忽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D.社会公德严重

7、缺失15.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代议制是在古希腊直接民主无法实现的状况下的一次成功升级,而代议制的实现主要依赖普选,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石。这反映了代议制: A完善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 B.实质上还是直接民主 C.优越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 D.精神内涵是人民主权16.罗马法规定,如原告为特定目的把一笔金钱或一项动产交付给被告,但该目的因各种不可能的情况而未能实现,而被告却无理由地扣留了原告的财物,这时就用“请求返还之诉”来恢复原状。这说明罗马法: A立法程序呈现也与时俱进的特点 B.主要为了维护贵族的私产 C.注重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将不当得利归于侵权行为17.15世纪末以来,欧洲进入了一

8、个新时代。这个时期的特征是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虽在德意志萌芽,但被民众认为是异类,反而是宗教改革消除了德意志民族的种种陋习。这实际上说明宗教改革: A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B.促进了民族意识和萌发 C.强化了宗教神学的地位 D.扩大了文艺复兴的影响18.光荣革命前夕,大法官诺斯说:“起初只是私下协商性质的内阁会议,渐渐发展为一种正式委员会。对于大多数政府事务来说,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它都起着指导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英国: A内阁不是合法的机构 B.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C.内阁掌握了行政大权 D.内阁只对议会负责19.下表所示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

9、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意见一意见二最终方案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若总统一人掌权,则总统形同英国国王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方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A国会是联邦政府的权力中心 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0.17世纪,英国某学者建议政府强力干涉实业事务,特别强调商品与劳务出口大于进口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在没有金、银矿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贵金属持续净流入的唯一手段。为此,英国在经济政策上实行: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殖民

10、扩张 D.货币贬值21.有学者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其说是“爆发”了的工业革命,不如说是几个世纪技术发展的一个总结。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B.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相关 C.是市场扩大的必然结果 D.不能称为技术上的革命22.1572年,美洲白银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这反映出: A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亚太转移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C.中国工业品学逐步打入美洲市场 D.新航路开辟加速了物种交流23.列宁指出,法国启蒙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

11、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是农民的利益,他们衷心相信农奴制度及其残余一经废除就会有普遍幸福,而且衷心愿意促进这一事业。”这反映出启蒙运动倡导: A人民利益至上 B.人生而平等 C.天赋人权 D.主权在民24.1968年后,美国佛罗里达州规定,必须在公立学校教授进化论;2005年,法院以政教分离原则判进化论是科学理论,不得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这说明进化论: A一直存在着科学争议 B.与宗教信仰是两个范畴 C.遭到大部分人的质疑 D.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SK试卷分析S型错误(技能型错误)K型错误(知识型错误)错误类型涉及题序失分错误内容涉及题序失分审题错误推理错误计算错误书写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

12、 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材料一 乡绅之治是乡绅作为主体对乡村的治理,它发端于中国明清时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乡绅成为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制(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是官吏和乡民之间的链接和中介。乡绅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这三类组成人员都与国家权力存在着交集,因而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护和支持着封建政权;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处于乡村社会这样一种时空背景之下,与乡民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所以维护乡村、宗族和维护个人的利益必然是正相关的。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材料二 英国乡绅的产生得益于为加强王权、巩固中央集权进行的封建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乡绅自治”。由于乡绅是治安法官的主体,担任治安法官成为乡绅发挥地方影响最佳途径,而治安委员会更是乡绅群体议事、处理地方事务的自治机构。长期以来,乡绅占据议会下院的主体下院是乡绅获得国家政治话语权、维护自身与地方利益的主要阵地。经过英国19世纪的宪政改革,乡绅在政治上的影响逐渐衰落,但并非被彻底“消灭”,更多的乡绅在英国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中转变身份。摘编自顾荣新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