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955605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1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1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1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1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引言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 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模型电镜下膜分三层结构 化学成分 脂质 蛋白质 糖类脂质的分子数量多于蛋白质 蛋白质的重量大于脂质 糖类最少 不足1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其结构模型经历了很多假设 1972年的 液态镶嵌式模型 得到公认 1 脂质双分子层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 磷脂 70 胆固醇 30 脂质分子为双嗜性分子 一端是磷酸和碱基构成的亲水性极性基团 称作头端 另一端是脂肪酸的烃链构成的非极性基团 称作尾端 膜的磷脂分子为双层 两头端朝着膜的内外侧 两尾端在内侧 脂质的熔点较低 正常体温下呈液

2、态 即膜具有流动性 主要表现为磷脂分子的位置两两互换 一般以同层互换为多 105 7次 s 调头较少 位置互换率越高 膜的流动性越强 促生长物质进入细胞越多 而胆固醇对磷脂的位置互换有阻尼作用 细胞膜蛋白 表面蛋白 附着于膜的内表面或外表面 整合蛋白 肽链一次或多次穿越脂质双层如 载体 离子泵 通道 转运体 细胞膜的糖类以糖脂 糖蛋白形式存在 二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 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二 主动转运 三 出胞和入胞 定义 这种顺浓度差扩散 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一 被动转运 根据转运过程中膜蛋白参与的情况 扩散 diffusion 溶液中的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方向移动 扩

3、散量的影响因素 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 浓度差越大 单位时间内扩散的量就越多 通透性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称为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通透性越大 单位时间内扩散的量就越多 1 单纯扩散 simplediffusion 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直接通过膜脂质双层的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如 O2 CO2 NO CO N2等气体 还有乙醇 部分类固醇类激素 尿素等 2 易化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概念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 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二 易化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根据膜蛋白的不同将易化扩散分为分为二种形式 1 载体介导

4、的易化扩散 载体转运carrier 载体是一种跨膜蛋白质 但转运的机制不甚明了 载体转运模式 载体转运的三大特点 严格的结构特异性 即载体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如葡萄糖的物理旋光性不同分为左旋和右旋 细胞膜上的G载体只识别右旋 饱和现象 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当扩散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 其扩散量已达最大 竞争性抑制 当A B二种物质很相似时 载体蛋白转运浓度高的一种为主 如黄胺类药物所含的苯环与细菌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很相似 竞争性抑制模式 在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的帮助下顺电 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通道蛋白是一类贯穿膜脂质双分子层的 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通道转运 孔道

5、开放时 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经过通道转运 孔道关闭时 物质不能通过 细胞膜上有多种通道 如 Na K Ca2 通道等 它们可分别让Na K Ca2 等离子通过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生物泵的帮助下 逆电 化学梯度的耗能跨膜转运过程 称为主动转运 根据物质转运过程中是否需要ATP直接供给能量 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2 主动转运 activetransport 原发性主动转运 primaryactivetransport 概念 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 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转运膜蛋白 离子泵 ionpump 2 主动转运 activetransport 离子泵

6、Na K 泵 Sodium potassiumPump 造成细胞内高钾 胞内许多代谢反应必需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造成膜内外Na 和K 浓度差 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前提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建立一种势能储备 钠泵生理意义 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activetransport 概念伴Na 的跨膜转运而进行的另一物质的主动转运 即间接利用ATP能量的转运 所需能量来自钠离子在膜两侧的浓度差 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转运物质 葡萄糖 氨基酸等 三 出胞和入胞指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 1 入胞定义 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称为入胞

7、类型 进入细胞的物质是固态 称为吞噬 如果进入细胞的物质是液态 则称为吞饮 三 出胞和入胞1 入胞举例 血浆中的脂蛋白 细菌 异物等进入细胞 这些物质先被细胞识别并接触 然后接触处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或伸出伪足把物质包裹起来 此后包裹的细胞膜融合 断裂 物质连同包裹它的细胞膜一起进入细胞形成吞噬小体 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 溶酶体中的蛋白水解酶将吞入的物质进行消化分解 中性粒细胞摄入异物的过程 三 出胞和入胞2 出胞作用 exocytosis 定义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排出细胞的过程 称为出胞 分布 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 如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 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等举例 大分子物

8、质在细胞内形成后 被一层膜性物质包裹形成囊泡 当分泌时囊泡向细胞膜移动 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 破裂 囊泡内贮存的物质一次性全部排出细胞 三 出胞和入胞2 出胞作用 exocytosis 举例 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形成后 被一层膜性物质包裹形成囊泡 当分泌时囊泡向细胞膜移动 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 破裂 囊泡内贮存的物质一次性全部排出细胞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示意图 二 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定义 受体是指能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并传递信息的特殊蛋白质 分布 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 称为膜受体 细胞内也有受体 按存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胞质受体和核受体 功能 一是能识别相应的配体 并与配体特异性结合 二是与配体结合后 启动

9、细胞内的信息传递系统 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二 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能与受体结合的化学物质依据所引起的不同效应分为两类 一类在受体结合后引发特定的生理效应 称为受体激动剂 另一类虽然能与受体结合 但不能引发特定的生理效应或使生理效应减弱 称为受体阻断剂 定义 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常具有带电的表现 称为生物电现象 由于生物电发生在细胞膜的两侧称为跨膜电位 简称膜电位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是安静状态下的静息电位 二是兴奋时的动作电位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一 细胞的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 细胞的静

10、息电位用电生理仪测量细胞的带电情况 当参考电极和测量电极 微电极 均置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时 示波器荧光屏上光点始终在基线水平上扫描 表明两个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 一 细胞的静息电位把参考电极置于细胞膜外表面 而把微电极插入膜内时 荧光屏上的光点立即向下移动 并停留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上 由此可见 细胞膜内外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表现为细胞膜外带正电荷 细胞膜内带负电荷 即 内负外正 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所保持的膜外带正电 膜内带负电的状态称为极化 极化是细脆处于安静状态的标志 一 细胞的静息电位如果规定细胞膜外为0电位 则细胞膜内为负电位 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 70到 90mV 静息

11、电位的大小通常以负值的大小来判断 如果由 60mV变化至 80mV 表明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如果由 80mV变化到 60mV 表明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减小 一 细胞的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称为超极化 超极化的作用是使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 去极化至0电位后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 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又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 称为复极化 一 细胞的静息电位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般用离子流学说来解释 即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 即存在浓度差 二是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 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一 细胞的静息电位正常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细胞膜对

12、K 的通透性较大 对Na 的通透性很小 而对A 几乎没有通透性 因此 细胞静息时K 顺浓度梯度外流 由于K 外流必然带有正电荷向外转移 膜内的A 不能通过细胞膜被留在膜内 对K 形成隔膜相吸 这样就形成了细胞膜外侧带正电荷 细胞膜内侧带负电荷 当浓度差形成的促使K 外流的力量与电场力形成的阻止K 外流的力量达到平衡时 膜内外不再有K 的净移动 此时 细胞膜两侧形成的电位差 稳定于某一数值 即静息电位 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 外流达到平衡时的电位 所以称为K 平衡电位 膜内K 高于膜外30倍 安静时膜对K 有通透性 静息电位相当于K 平衡电位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可

13、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 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 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称作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不同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具有不同的形态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一般只持续0 5 2毫秒 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 可达数百毫秒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以神经细胞的轴突为例 简述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当细胞受刺激兴奋时 膜内电位很快由原来的 70mV到 30mV 这样就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膜内电位由 70mV到0mV为去极化 膜内电位由0mV到 30mV称为超射 膜内电位表现为内正

14、外负 称为反极化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上升支是细胞膜的去极化的过程 动作电位上升支达到顶点 30mV 后立即快速下降 膜内由正电位又回到负电位 直到接近静息电位水平 构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的过程即为复极化 动作电位形成尖峰样波形 称为峰电位 峰电位后膜内电位下降较缓慢 最后回到静息电位水平 峰电位后膜电位经历的这段微小而缓慢的过程 称为后电位 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后电位的时程较长 只有在后电位结束后 膜电位才能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动作电

15、位的产生机制也用离子流学说来解释 一是细胞内外Na 的浓度分布不均 而是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 膜对Na 的通透性发生突然变化 引起Na 跨膜流动而形成的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 细胞膜上少量的Na 通道开放 少量Na 顺浓度差内流 使静息电位减小 当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 膜上大量Na 通道开放 细胞外的Na 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迅速 大量内流 导致膜内电位急剧上升 形成膜的去极化和反极化 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制止Na 内流时 Na 的净移动量为零 膜电位达到了Na 的平衡

16、电位 形成峰电位 随后大量Na 通道失活而关闭 导致Na 内流停止 与此同时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 K 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 使膜内电位迅速下降 直到恢复静息电位水平 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也就是复极化 二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AP 这时膜电位虽已基本恢复 但离子状态并未恢复 这就需要通过钠泵的话动 恢复细胞膜两侧原先的Na K 分布不均衡状态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主要是由于Na 大量 快速内流 形成Na 平衡电位 下降支是由于K 快速外流 形成K 平衡电位 二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引起与阈电位 阈电位 刺激作用于细胞 引起细胞膜上钠通道部分开放 出现Na 少量内流 使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减小而发生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一个临界值时 就可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 导致Na 大量内流而触发动作电位 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二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引起与阈电位 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是产主动作电位的必要条件 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一般与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呈反变关系 即差距越大 细胞的兴奋性越低 差距越小 细胞的兴奋性越高 任何形式的刺激只要能使膜电位达到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