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年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955603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年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对年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对年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对年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年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年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冯小刚 年画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其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艺术形式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国流传甚广。这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绘画艺术, 无论是从它悠久的历史、繁荣发展的现实看, 还是从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特点看, 都充分说明它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族绘画艺苑中一朵色彩绚丽的鲜花。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风靡了几个世纪的古老艺术却逐渐走向衰败,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1、 年画艺术概述年画,顾名思义,即为过年而张贴的画。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

2、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崭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和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我国民间年画艺术历史悠久,广泛流行,独具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但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民间年画艺

3、术,都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及愿望。一方面,民间年画艺术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对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产生着必要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民间年画艺术形式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形成自身新的特色和风格。 清代中期,年画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现今,深受我国老百姓所喜爱的年画产地主

4、要包括四川绵竹、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苏州桃花坞等地。2、 年画艺术的价值 千百年来,中国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精神和气息。同时,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是各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此,通过年画便可认识和窥探出恢弘的中国民间大观。年画作为一种民间

5、艺术品,在我国源远流长,兼具了历史与文物、艺术与欣赏、文化与宗教、经济与收藏等价值。广泛开展对中国年画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吸收年画艺术的精华,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年画艺术的价值,从而使这个传统民间艺术国粹得以更广泛地继承和发展。3、 年画艺术发展现状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冲击和科技的发展,带有神祇信仰的神像画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百姓的需求,原来家家户户的木质门,现大多数已被防盗门所取代,门神在城市生活中已渐失用武之地, 在明清盛极一时的年画艺术也已在当今社会中渐走向衰败。年画艺术衰败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年画本大利薄, 市场空间狭小。生产一张年画需要20 多道工序,费工、费时,利润却很薄,而

6、且买的人很少;其二,雕版易毁,信心受创。由于历史原因、大量老雕版被毁,老年画几乎无存。品种少制约了其发展,很难形成规模;其三,虽有“百节年为首”之说,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我们习以为常的守岁、团圆等一系列“年”之节日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 新的过年方式使年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那些在过年时享受的准备过程已所剩无几,很少有人去品味年文化的精髓,去领悟它的美好;其四,大众审美观改变。随着政治、经济等因素变化,源于民间的年画艺术,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大多都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其五,年画艺术后继无人。由于市场空间狭小等原因,现代年轻人已不愿意学习年画技术,使得年画艺术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7、;其六,收藏市场不够完善。把年画作为收藏品销售,目前市场还不够繁荣。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先进印制机器设备的出现,更加提升了艺术品的传播频率。不论年画的自身价值有多大,当其成为商品时,优胜劣汰就是自然法则。年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 依靠的是百姓和社会, 一旦失去这块生存沃土,其生存条件就会减弱。此外,因传统工艺被机器所代替,有的年画艺术甚至渐渐消失,这使传统年画工艺没有更好地得到传承,年画这曾盛极几个世纪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今天,已渐失去往日的活力,便也渐渐走向衰败。4、 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阻碍。但是年画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相传至今,其源远

8、流长,影响甚广,同时汇集了许多优秀的民族绘画的艺术和形式,它不该也不能走向衰亡。不管其目前的境遇怎样,我想我们都得大呼一声:“中国年画这门艺术不能丢!”作为我们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年画的艺术价值应该为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但是现在主要传承人的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年画将极可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而致最终走向消亡。因此,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面对年画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却没有人能很细致的了解这一民间艺术,更没有人能继承下来这些绝活。因此,要想保留下这些古老的艺术,只要不断创造出新的年画艺术品,才能被现代人所接受。经过改进的年画艺术品才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研究,去学习这些东

9、西。我坚信,年画在近时期所表现出的衰退现象,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低潮,随着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它将变换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形式,以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的方式,逐渐形成新的年画情趣和现代年画艺术形式。此外,年画作为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物质表达,是一种气场,更多的反映着中国人过节的精气神。春节年味儿的消失,部分的与这种气场的消失有一定关系。因此,年画回归民间,回归生活,回归春节,才会有真正大众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而这与年画承载生活的本质是同一的。如今的春节,多数人家仅仅装饰有福字和春联。丰富多彩的传统木板年画艺术,无疑是摆放在现代人面前、可用以丰富现代生活的一笔至为丰厚的文化遗产。这就需要民间艺人和相

10、关机构,在继承传统的印刷和艺术手段之外,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和欣赏趣味的年画作品。也许假以时日,张贴年画在现今社会生活中或许会成为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求新求异的文化选择。充分重视、合理开发利用年画这类的节日象征物,是让传统节日价值回归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选择并非毫无来由,而是因为其中的确寄寓着某种深藏心底的集体性民俗情感。5、 结语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年画艺术必须与时俱进,以新的审美特点和审美形式来适应现代生活,实现在内容、形式与制作方法上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要保持其仍为大众所认可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喜庆祥和的氛围,进而使中国年画艺术逐步走向日常化、实用化、装饰化、礼品化、收藏化、宣传化。

11、而年画作为一种传承人类文化载体的形式,是人们认识传统、反思和借鉴传统的历史资料。其在长期的积淀中逐渐形成的独特审美个性和优秀特质,将被现代年画吸收和传承,从而转化为一种符合现代大众审美意识的新型年画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而除了中国的年画艺术之外,世界上还有着太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衰落和消亡的威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不仅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认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人类、于国家、于社会、于自己,均责无旁贷。参考文献:1 惠西成,石子.中国民俗大观(上) .广东旅游出版社,1988.2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3和威.中国传统年画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4刘道广.中国民俗美术发展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5薄松年.中国年画史M.第一章“年画艺术形式的萌芽和形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6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M.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