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艺融合钵苗机插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建议.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4995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艺融合钵苗机插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机艺融合钵苗机插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艺融合钵苗机插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艺融合钵苗机插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建议.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艺融合钵苗机插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建议粮食安全是我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在我国农产品生产所需自然资源人均耕地、水资源等硬约束不断增强,而水稻等农产品特别是优质水稻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并将是持续长期的国情下,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根本措施,关键在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农业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带动水稻尤其是优质水稻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对水稻的需求。农机与农艺融合立项开展水稻标准钵体苗育、栽配套技术与系列装备研究及示范,对于进一步带动农民接受机械插秧技术,促进我国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水稻的持续增产。 一、水稻钵苗配套技术与系列装备研发的意义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超到50%,然而水稻生产机械

2、化的综合水平还比较低,其中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仅为25%,成为制约粮食生产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要因素。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重点在于突破水稻育插秧“瓶颈”。尽管这几年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国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快速增长,但是,相当一部分水稻区特别是东北和复种区域水稻种植生产中,至今70%采用的仍是水稻钵苗栽植技术,水稻栽植技术呈现机插增多,钵苗面积坚挺,人工插秧下降的趋势。由于机械无法插栽标准的钵体秧苗,机抛秧作业质量差,引进的摆秧机作业成本高,造成水稻育秧和栽植环节机械化程度还相当地低,依然是人工操作和人工摆栽为主。只有加快研发出水稻标准钵苗的移栽机械,使育秧生产装备线规模推广,才能从根

3、本上扭转水稻种植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的局面,同时促进水稻的持续增产。1.提高水稻特别是优质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示范证明,采用水稻钵盘育秧播种流水线,实现工厂化操作播种育苗,可达到精量播种,每钵播种35粒种子,每穴苗数均匀,有利于秧苗生产。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秧苗时,钵带土多,具有不伤害稻苗根系,不破坏稻苗根系生长土壤环境等显著优点,移栽后的秧苗无缓苗期,返青快、低节位有效分蘖多,增产效果明显等优势,有利于高产。与一般平盘毯状秧苗、半钵秧苗机插相对照,增产水稻产量平均在10%以上。我国种植水稻的农户约有1.58亿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64%。稻米是全国人民的主要口粮。在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是农民的基本

4、收入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增多,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已经显现,尤其是水稻育插秧和收获季节劳动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实践表明,水稻种植机械化,可减少劳动用工量40%,大幅度提高工效;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450元/hm2左右,提高单产375kg/hm2以上,特别是推广应用钵苗移栽技术,增产幅度更大。因此,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农民积极主动采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加快扭转我国水稻机械种植水平化的局面,解决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稳定水稻生产,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提高水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2.提高农机装备领域的自

5、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在水稻种植机械关键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生产制造的插秧机核心技术大多采用日本的技术,关键部件还要依赖进口。钵苗摆秧机完全是依靠进口日本机型。2012年,日本发生地震时,我国一些农机制造商由于插秧机关键部件进口受到影响,给插秧机生产也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型农业动力和高端复杂农机具进口依存度高达90%以上,农业装备产业核心技术缺失,高端产品匮乏、低端产品过剩,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已成为保证我国农业稳定有效供给存在的巨大隐患。3.推动水稻生产标准化,带动水稻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水稻钵苗栽植技术,是我国水稻产区特别是北方稻区的重要种植方式。在水稻钵苗育秧、栽植

6、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特别是在育秧秧盘、育秧技术、栽植等技术方面,相关单位、企业各自研究、开发,缺少技术集成配套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整合多方资源,围绕水稻钵体苗育、栽植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规范、集成的研究,通过与机具装备的配套和田间示范,建立起水稻钵体苗育、栽植多种新技术集成配套运用的技术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必然会使这项常规的水稻生产技术实现全面升级,推动水稻钵苗育栽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4.推动水稻种植方式实现革命性的转变水稻钵盘机械化移栽技术是继品种和平盘机插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该项技术改变了传统平盘育苗方式,变平盘为机械钵

7、盘,从根本上缓解的东北水田产区低温,无霜期短、返青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育出的苗是纯钵苗,具有抛秧苗同样的素质,采用水稻钵苗机械化栽植作业,生产效率高,适时插秧,根系发达,不缓苗,抢积温,不损伤秧苗,分蘖早且有效分蘖多,成穗率高,成熟度好,增产增收,特别适合北方寒冷地区,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新突破和最佳栽培方式,也将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水稻种植方式。5.引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技术的发展走向这几年尽管国家在农机购机补贴上对水稻插秧机予以重点补贴,但是水稻机插水平提升的速度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插秧机无法插栽钵体秧苗。因此,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再进一步较快的提升,关键在于水稻

8、钵体苗移栽机械系列产品的研发。水稻钵体苗移栽机械大规模批量推广之际,才将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加速提高之时。6.满足较大的市场需求经过典型调查和测算分析,到2020年全国水稻机插水平将发展到65%,其中20%需要钵苗机械种植,东北区域机插秧水平发展到80%,钵苗移栽占50%,总体面积按近1亿亩,需要钵苗移栽机19.7万台,约占全国机插机保有量的25%,相关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二、研发建议水稻钵苗种植是我国水稻种植特别是北方稻区、复种稻区的主要种植方式和增产措施,针对水稻钵体苗种植标准化程度化低、技术集成度低,机械装备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应建立起水稻标准钵体苗育苗、栽植配套生产技术体系与标准,研究开发

9、出水稻标准钵苗育秧、移栽系列机械装备,依靠自我创新破解我国水稻标准钵体苗育苗、栽植生产机械化问题,添补我国水稻钵体苗移栽机械空白,创造出居世界领先水平,带动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我国水稻持续增产提供强有力更多的核心技术。1.水稻钵体苗育栽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本着突出重点、突出关键、突出实用的原则,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水稻标准钵体苗技术集成度和生产标准化水平,研究6个方面内容。(1)对目前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技术进行全面调研,研究制订水稻标准钵苗育、栽秧技术标准。(2)对目前水稻标准钵体苗育秧盘进行全面调研,设计与系列钵体苗移栽机相配套的标准钵育苗秧盘。(3)研究现在育秧过程中农业新技术的融

10、入情况,把国家“863”计划成果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引入集成到水稻钵苗育秧技术中,通过这项技术的配套应用,以激发稻种的活力,培育壮秧苗,为机械移栽提供优质秧苗。(4)研究水稻标准钵苗育秧技术与精密播种流水线装备的融合运用,进行示范,并提出技术标准。(5)在上述研究开发与示范的基础上,建立提出水稻标准钵苗育、栽配套生产技术体系。(6)调查设计标准钵苗育秧秧盘。2.水稻钵体苗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的研发与示范主要研究对比振动式、气力式及吸盘式秧盘育秧播种装置;改进同步播种控制机构;对比带式、滚刷式等覆土装置,确定选用一种并改进其存在的问题;按照水稻标准钵苗育秧技术规则进行育秧播种流水线的总体设计和制造;根据钵苗育秧技术标准,改进播种流水线存在的问题;建立示范点,开展实际生产考核的试验。3.水稻钵体苗高速移栽机系列产品开发与示范主要研究开发折叠式秧箱,以解决地块大运输问题,提高效率;研究平整地滚轮,用于消除地轮形成的沟槽;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分插机构的设计;研究把专利机械手式抓取送秧苗机构,科学应用在高速移栽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