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水奇寨临沣寨.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4705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避水奇寨临沣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避水奇寨临沣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避水奇寨临沣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水奇寨临沣寨.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避水奇寨临沣寨自古以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古人对村落的选址十分讲究,都会规避湿地、沼泽这种地方,防止村落处于洪水危险之地。但是,在河南省郏县有一个村落却一反常态,建立在沼泽环绕的低洼地带,而且自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建立150多年以来,一直屹立不倒,既没有塌陷也没有遭水淹没,它就是临沣寨。 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原名水田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境内,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北临汝河,离县城13公里。临沣寨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流向北汝河。据水经注?河水记载,“柏水经城(宝

2、丰)北复南,丰(沣)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东,环村一周,复东北至石桥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间,故称“水田村”。临沣寨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长约1100米、高6米多的寨墙上有城垛800个。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为“红石寨”或“红石古寨”。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临沣寨也因此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专家誉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共有3个寨门,按八卦的三个方向设置,其中西北门因临沣溪而取名“临沣”,这也正是今天临沣寨寨名的由来。寨门上方红石匾上有楷书“临沣”二字,下边两扇榆木大门上包的铁皮已锈迹斑斑,

3、铁皮上“同治元年”“岁在壬戌”的字样仍清晰可辨;正方向的南门叫“来曛”门,取自诗经“曛风南来”一句;东南门叫“溥(柏)滨”门,取自“利溥渠之滨”之意。临沣寨的每个寨门上都有灭火水槽,还有用于对外射击的高低不等的枪眼。寨门外边均有两道防洪闸门和向寨外排水的暗道,设计精巧,防守自如,使人不得不叹服150多年前临沣寨人的智慧。临沣寨寨内现有159户人家,600多口人,其中朱姓人口占90%。寨内还有较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三合院20多座,清代民居近400间。这些建筑既有中原农村特有的以砖、石为主体的高大深邃,也有南方以木格子门窗为装饰的小巧玲珑。一些古老的宅院用多层弧形石板作为门洞的拱顶,每层石板上都雕

4、有图案,十分美观,成为中原民居文化中一块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两条护寨河临沣寨不仅具有建筑史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从建筑风水上说,临沣寨两面临河,村子处于一片洼地中的高岗上,能聚水聚财,属于风水宝地。从象形学上来说,整个寨子就如一条小船漂在水上。如果是剖面图,临沣寨又像是一个大元宝。绕寨墙走一周不难发现,村子的选址布局很特别。据说,当年确定寨墙位置时,为求公正,放线时由一位德高望重的朱姓老人手提装满白灰面的篮子,用黑布蒙住双眼随意行走,白线就是寨墙的线脚,于是就“走”出了人们今天看到的弯曲寨墙和船形村子。临沣寨寨墙外是绕寨一周长达1500米的护寨河,据说当年与寨墙同时完工,河宽15

5、米、深4米,而今的护寨河宽仍有10米左右,深约2米,也是内护寨河。一般县城和村寨都会有一条护城河或护寨河,但在临沣寨,却有两条护寨河,当地人称为内海子和外海子。内护寨河是人工挖的,挖出的土方全部用于填充寨墙,而外护寨河则是自然河流,在临沣寨南门一侧,沣溪潺潺汇入护寨河,与红石寨墙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寨子的一道天然屏障,是外护寨河。因水聚财据史料记载,临沣寨为清同治年间的盐官朱紫峰带领其家族而建,相传,朱紫峰建寨目的是为了囤积保护家族中的大量财富。那么,这些巨大的财富是从何而来?朱紫峰又为何选在这沼泽丛生低洼之地建立村寨呢?据传,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中原地区暴发瘟疫,人口锐

6、减,山西洪洞县一支朱姓人家移民至此,靠给张姓人家种田为生,同时也跟着张姓人家学会了编织芦苇席,并通过陆运和汝河水运将芦苇席和其他芦苇编制品贩卖出去。靠着聪明和勤奋,200多年后,朱姓人家成为寨中大户,张姓人家反主为佃,靠给朱家种田为生,“张家埂”由此改名叫“朱洼寨”。至清道光和咸丰年间,四处奔波、见多识广的朱氏家族一分支的朱怀宗及其子朱紫贵、朱振南、朱紫峰三兄弟靠盐业贸易发迹,达到鼎盛,据说三兄弟分家时都是用抬筐来分元宝的。朱氏三兄弟发迹后对自己拥有的巨额财富非常担心。清咸丰末年(1861年),面对纷繁乱世,朱氏三兄弟商议扒掉土寨,建石寨。寨墙为外石内土结构,外墙60厘米长的石头全部取自紫云山

7、的红色岩石,内墙则就地取材,全部是挖自护寨河的土,建成了如今的临沣寨前身。水文地质研究工作者郭新华分析说,朱紫峰选择这一低洼之地建立村寨一定跟临沣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相关。临沣寨除了人工开挖的护城河以外,外围还有一道天然的护城河沣溪,内外护城河连在一起,将临沣寨围绕在中心。在内外护城河交汇处,沣溪水一分为二,一道沿着寨西北方向,最终与内护城河汇合,一道沿着东南方向,将水引进内护城河,最终汇入汝河。临沣寨就建立在沣溪分汊的这个中间位置。因临沣寨周围河网密布,朱紫峰选在此处建立村寨,主要是看中了临沣寨天然的水运优势。通过内外两道护城河,临沣寨上与沣溪相连,下与汝河相通,这也就意味着,从长江等地运来的

8、供全河南省消费的官盐通过淮河、汝河可以抵?_临沣寨,之后再沿着沣溪、芝河、石河、运粮河等周围密布的河网运往河南省各地。临沣寨地处溪流、小河道等众多支流流经的中心区,由淮河、汝河来的大船到达临沣寨时便无法继续行驶,需换成小船再驶往河南省各地,临沣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连接淮河水网系统的港口。在以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年代,临沣寨成为商贸集散的枢纽之地。这样一来,朱紫峰坐在家中便可指挥盐船的进出,同时也能把无数的金银财宝通过水路运送回来。百年无水患汝河是淮河流域的暴雨中心区之一,每到汛期,汝河水暴涨,肆虐的洪水会摧毁附近村镇的大多数房屋,然而距离汝河不到2000米的临沣寨虽也面临洪灾的威胁,但都能在洪灾

9、中化险为夷。据当地村民说,临沣寨虽地处低洼地带,但历经百年,却从来没有被淹过。暴雨时节,寨外洪水再高,寨中却安然无恙,巨大的洪水中,临沣寨宛如一艘巨轮漂在水面上。 据记载,郏县历史上暴发洪灾的次数非常频繁,严重的时候几乎每两年一次,近年来,随着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次数正在逐步减少。郭新华说,河南省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郏县发生洪灾还是比较频繁的。2000年夏天,天降暴雨,汝河水位暴涨,所到之处,房倒屋塌,一片汪洋,但是,临沣寨却依旧安然无恙。有人说,临沣寨是建在了风水宝地上,还有人说,临沣寨里有避水神兽护佑,古寨中房屋的屋檐上雕刻的不是北方建筑常见的仙鹤灵兽,而是寄托村民平安心愿的犀牛、海马、

10、鱼等动物。其实不然,这与临沣寨中的房屋建筑特点有关,寨中每一个房屋的墙体都用数根条石固定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墙体的牢固性,还能抵抗洪水的冲击。此外,每个院落的台阶,呈逐一递减式排列,每个台阶高约20厘米,从古寨的中心到城墙共有10个台阶,即是?f,中心位置要比四周高出近2米,这样一来,临沣寨虽然地处四周低洼地带,但它却建立在一个中间凸出,类似于“龟背”的山岗之上。这样的地形,利于雨水在很短的时间内分流到四周,始终保持中心地区不会积水成涝。而这些流向四周的水,则可以通过寨中墙角处用砖石铺盖的排水明渠疏散出去,这些渠道就如同水网一般相互连接直至城墙外,与护城河相连。排水设施非常完善,村中老人说

11、,临沣寨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是得益于此。同时,为了防止洪水迅猛倒灌进入寨中,寨墙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寨墙的内部为挖护城河时留下的土壤,层层夯实做基,外部加固的是临沣寨附近紫云山上开采来的岩石,缝隙处用白灰、糯米填补,寨墙固若金汤,坚固耐用,可以有效地抵挡洪水的冲击和渗透。此外,每个城门外都专门修建了凹槽,而这些凹槽就是排水作用的关键,每个设置凹槽的地方用来安装木板,可防止洪水的倒灌。此外,一般情况下,城池多为方形,当洪水来临,城墙直面洪水来袭时的巨大冲击,很难抵挡经年累月的洪水侵袭。而临沣寨寨形轮廓为类似船一样的梭形或称为元宝形,当洪水来袭时,梭形的寨墙可以有效分散洪水冲击力,减轻洪水对寨墙

12、的压力。保护与开发目前,古村落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新式建筑,但是人们又好像受到了远古时代的召唤,去追忆过去的生活轨迹,向往古时的文化脉搏,去追寻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印记的古村古寨,渴望能从中找到远古祖先存在的记忆。据传,临沣寨能保存下来非常偶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开始大面积拆除古寨墙,其中郏县就拆除了100多座,临沣寨地处柏水和沣溪两河交界处,地势低洼,极易发生洪涝灾害,也在拆除之列。据说,当年就在准备拆除临沣寨古寨墙时,洪水围困寨墙数米高而寨内安然无恙,出于防汛需要,古寨墙保存了下来,临沣寨才因此成为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村级古寨。据古建筑专家考证:“临沣寨民居建筑从明至清

13、,在时代上没有缺环。它们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村落中,这在中国实属罕见。在北京城里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也只有一间半是明代民居,临沣寨居然有3间。临沣寨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有关专家考证后也认为,这是在中原地区发现的第一个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寨。2000年9月,郏县县政府成立了临沣寨开发办公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对临沣寨进行保护性修复。近年来,郏县对临沣寨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越来越大,不仅对古民居进行了详细调查,而且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对古民居中的每一个物件家具,就连门前的拴马石,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嘱咐居民要好好保护。“对于临沣寨,首先应该是保护,其次才是开发,目前最重要的是进行保护性的修复,修复要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临沣寨民俗研究者尹亮亮说,原先寨墙用的红石是从紫云山上开采运来的,修复时也要用紫云山上的红石。从建筑风格上说,临沣寨融合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古建筑文化特点,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也有南方建筑的精美。同时,作为一座拥有众多传奇故事的古寨,临沣寨丰厚的人文历史又带给它浓郁的古文化氛围和古朴典雅的神秘感。斜阳脉脉,余晖倾泻在这百年寨墙上,似乎在静静诉说着百年风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