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素材旧选修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4564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素材旧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素材旧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素材旧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素材旧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素材旧选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相关素材康佳集团与内地协作互补道路康佳集团公司成立于1979年2月,1992年3月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家控股上市公司。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康佳的发展受到两方面的严重挑战:一方面,国内的彩电生产厂家日益增多,使国内彩电市场呈供远大于求的状态;另一方面,国外名牌彩电厂家异军突入,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在国内设厂组装“国产的外国名牌”,使得原来已经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复杂化。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康佳找出了生产经营中的两个主要弱点和三大制约因素。两个弱点:一是生产规模偏小,未能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竞争和提高效益;二是

2、产品内外销比例不合理,国内市场份额偏小,缺乏有效竞争的主动权。三大制约因素:一是区位因素,康佳地处远离国内大市场的南方边陲城市,影响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的开展,容易错过市场的机遇;二是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再走靠高投入来维持高速度发展的路子;三是成本因素,康佳处于深圳特区之内,物价指数高,难以承受高投入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康佳参照发达国家许多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个“眼睛向内”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是把发展的着眼点转向内部和内地,立足于内部综合优势的发挥,立足于内地潜在市场的开拓,坚持走低投入,高产出的发展路子。根据这一战略构思,在内地严格认真筛选合作伙伴,1993年兼并黑

3、龙江牡丹电视机厂,1995年兼并西安如意电视机厂,1997年兼并安徽滁州电视机厂,使内地的原有生产线及技术队伍都得到了利用,带动了一批配套企业,扶植了边远省区的发展。全国分地区煤炭产、需、调情况(单位:万吨,1990年)地区产量消费量调出(+)调入()全国107928105526+2402京津冀7194120764882晋陕蒙3421112944+21267东北*18046201782132华东146792570811011中南15295180192724西南1270711549+1158西北54275049+378*东北区包括内蒙古东部。黄河断流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

4、贫乏,而用水量却在逐年增加,致使下游断流日趋严重。黄河干流自1972年出现自然断流现象以来,断流频率越来越高,断流河段越来越长,断流天数越来越多。其中1995年为122天,而1996年达126天,不仅山东全境断流,还延伸到河南封丘县境内,距离郑州已不远。黄河下游断流和供水不足给工农业经济带来了损失。1995年山东省东营市在断流期间受旱面积23万公顷,其中不能耕种的面积达15万公顷;胜利油田直接经济损失4亿多元,其中农业损失9 154.5万元,采油损失3.1亿元。由于断流和流量小,河流改变了冲刷模式,泥沙淤积,河道萎缩,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同时还给防汛带来潜在威胁。滔滔黄河何以断流,原因有两个。一

5、是自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黄河流域降水量偏少,整个流域发生普遍性干旱。黄河郑州花园口以上的流域,20世纪70和80年代的平均年降水量比50和60年代偏少5%,19901995年间平均比50和60年代偏少12%。二是社会经济原因。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干旱地区,降水本来就少,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近几十年来,沿黄河建起了许多大水库和引水工程,使上中游地区的工业、农业和城市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使下游河道的来水量大大减少。随着上中游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必然会大大增加,如果不进行用水调控,下游河段断流的形势还有可能变得更加严峻。外向

6、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指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建立和调整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积极利用国内外资金、劳动力、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以谋求高速发展的经济。这种作为向外拓展式的开放经济,有利于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国内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最优化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激发经济机制活力。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政府一般都实行贸易、金融等的自由化,废止原来实行的保护政策,代之以既不鼓励进口,也不鼓励出口的中性贸易政策,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生产的方向和规模。重庆市的发展机遇重庆地处中国腹地,中西部交汇处,是位于长江上游的特大型城市,

7、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在这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庆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一是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重庆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成为长江上游沿江产业带的增长极;二是三峡工程建设和三峡库区开发为重庆充分利用国家对工程建设和移民开发的巨大投入和优惠政策开发三峡,实现自我振兴创造了良机;三是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重庆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重庆处在中西部结合部,有条件成为国家大规模开发西部地区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四是1997年3月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使重庆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和经济调控体系中层次提高,有利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重庆经济起飞起

8、到了重要的作用。重庆直辖市设立后,其功能定位主要有三大历史使命:统筹组织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和城镇工矿企业搬迁,加快库区经济发展,促进三峡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重庆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发展、共繁荣。“十五”计划纲要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规划(一)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要开拓新思路,采用新机制,着力改善投资

9、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西部开发和建设。加快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节水和开发水资源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护天然林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巩固和加强西部地区的农业基础。发展有特色的农牧业、绿色食品、旅游、中草药及生物制药等,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钾盐、磷矿等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坚持科教先行,重点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做好人才培

10、养、使用和引进的工作。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及中心城市,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形成,提高城镇化水平。国家实行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资金投入,并在对外开放、税收、土地、资源、人才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支持民族自治地区落实自治权。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牧区建设、民族特需用品生产、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注

11、意支持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发展。促进西部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格局。(二)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巩固农业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区域性、专业化、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快调整工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建设能源基地,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搞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继续加强交通、通信、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以长江、陇海、京广、京九、京哈等沿线地区为重点,壮大沿线城市规模,充实

12、中心城市,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三)提高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要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出口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广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东部地区要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支持和参与西部开发,更好地发挥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要打破行政分割,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地区经济关系。改变追求经济门类齐全的做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防止结构趋同。通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和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并先行在生态功能保护区、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旅游经济区等方面取得突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