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开九校联考高二地理期中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4481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商开九校联考高二地理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商开九校联考高二地理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商开九校联考高二地理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商开九校联考高二地理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商开九校联考高二地理期中 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错选、 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下列各题。1. 划分图示宁夏农业区域的指标是A. 降水多少B. 气温高低C. 地形地势D. 水源多少2. 图示农业区划A. 区域边界明确B. 区域内部性质均一C. 区域内部特征差异明显D. 不可进一步划分3. 四个区域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A. B. C. D. 【答案】1. C 2. B 3. 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和区域的划分。由图示可知,其主要划分指标是地形状况。农业区的边界不明确,具有

2、过渡性;区域内部的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可以进一步划分。区域为冲积平原,且临近河流,最适宜发展种植业。【1题详解】由图例可以看出,I是宁北冲积平原,II是宁中台地和山间盆地,III是宁南黄土高原,IV是六盘山-贺兰山地,即宁夏是依不同的地形类型划分农业区域;不是参考降水、气温和水源。选C正确。【2题详解】宁夏是依不同地形类型划分农业区域,各地形类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各个区域内部的地形特征性质相对均一;区域内部特征相似,区域间差异明显;每个区域还可细分更小的区域。选B正确。【3题详解】区域为冲积平原,且临近河流,灌溉便利,最适宜发展种植业;II是宁中台地和山间盆地,水资源不足,不利于种植业;III是

3、宁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种植业;IV是六盘山-贺兰山地,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平地少,不利于种植业。选A正确。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位置见下图)自 2018年5月3日开始持续喷发了数月,产生了大量火山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 能够精确测量基拉韦厄火山区地壳移动距离的是A. 遥感技术B. 全球定位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5. 可以监测火山灰覆盖区域的是A. 遥感技术B. 全球定位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答案】4. B 5. A【解析】本题考查“3S”技术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可精确测量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可精确测量地壳移动距离。遥感技术可通过电磁波信息

4、监测大范围地理事物分布,从而获得火山灰覆盖的地区范围。【4题详解】全球定位系统可精确测量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可精确测量地壳移动距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没有获地区经纬度和高程的功能,不能测量地壳移动距离。选B正确。【5题详解】遥感技术可通过电磁波信息监测大范围地理事物分布,从而获得火山灰覆盖的地区范围;全球定位系统,能获得火山的地理位置信息,不能监测火山灰的覆盖区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对信息的管理,不能监测。选A正确。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见下图)。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据此完成下列各

5、题。6. 图中体现的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A. 维护生物多样性B. 促进全球水循环C. 平衡大气中氧的含量D. 减轻水土流失7. 巴西热带雨林破坏根源是A. 人口增长和贫困B. 过度的迁移农业C. 商业性伐木D. 开辟大型农牧场8. 雨林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主要是A. 雨林生长旺盛B. 土壤中养分易被淋洗C. 岩石风化作用弱D. 有机质分解慢【答案】6. B 7. A 8. B【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雨林主要涉及水循环各环节,图中体现其全球环境效应是促进全球水循环;没有体现其他环境效应。选B正确。【7题详解】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源主要是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需求;

6、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等是对雨林破坏的直接原因。选A正确。【8题详解】雨林地区高温多雨,植被被破坏后,土壤中养分受到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环境中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很快丧失,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是雨林破坏后很难恢复的主要原因;雨林生长旺盛是水热充足,该生态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岩石的风化作用强,但不是雨林破坏后难以恢复的原因。选B正确。【点睛】亚马孙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每年释放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亚马孙雨

7、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3、雨林又是全球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4、雨林植被有许多珍贵的药用价值,是全球医学的宝库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热带雨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完成下列各题。9. 图中热带雨林分布属于非地带性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0. 乙地热带雨林开发程度较低的自然原因是丛林阻隔湿热环境影响开发较晚人口稀少A. B. C. D. 【答案】9. A 10. A【解析】【9题详解】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

8、雨,是纬度地带性分布;乙为亚马孙平原、丙为东南亚、丁为刚果盆地,均为地带性分布;图示甲热带雨林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加之沿岸暖流影响形成雨林带,属于非地带性成因。选A正确。【10题详解】乙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开发程度较低的自然原因与雨林植被茂密、丛林阻隔,及湿热环境影响,不利于开发;开发晚和人口少不是自然原因。选A正确。【点睛】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

9、岛 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 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 流及圭亚那暖流)。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几内亚湾的北侧)。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 2、地形抬升;3、由于赤道逆流(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分布区三:海地岛北部。成因:1、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多地形雨; 2、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1. 长江上游水电站较多,主要原因是A. 地势落差大B. 流域面积广C. 人口密度小D. 土地租金低12. 对于长江下游

10、河段的水污染,处理措施适宜的是A. 上游植树造林B. 禁止污染排放C. 加强污水处理D. 加固下游堤坝【答案】11. A 12. C【解析】【11题详解】长江上游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能建设较多的水电站;流域面积、人口密度和土地租金等与水电站建设没有必然关系。选A正确。【12题详解】植树造林和加固堤坝主要对洪涝灾害有防治作用,不影响水污染情况;禁止污染排放过于绝对,不利于经济发展;加强污水处理,净化后排放是适宜的措施。选C正确。【点睛】长江治理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建防护林 中游-湖泊萎缩、多曲流、泄洪能力不足-退田还湖、栽弯取直,加固堤坝下游-污染重,泥沙淤积

11、严重-治理污染,疏浚河道田纳西河流域(见下图)的开发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此时的田纳西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 田纳西河“洪水为患”较多的时段是A. 初冬B. 初春C. 初夏D. 初秋14. 地形对田纳西河的影响主要是A. 便于陆路交通B. 容易产生凌汛C. 水能资源丰富D. 夏季地形雨多15. 田纳西河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棉花种植对土壤肥力消耗大B. 大量植被破坏C. 炼铜业排放高浓度 SO2D. 灌溉用水增多【答案】13. B 14. C 15. C【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

12、的治理。田纳西河流域是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少雨;冬末春初降水多,洪水为患。田纳西河流域主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炼铜业能源消耗量大,燃煤会排放高浓度SO2 ,形成酸雨。【13题详解】田纳西河流域是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少雨;冬末春初降水多,洪水为患。选B正确。【14题详解】田纳西河流域主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多山的地形使得陆路交通不便;田纳西河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无冰期,无凌汛;田纳西河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易在夏季产生地形雨。选C正确。【15题详解】炼铜业能源消耗量大,燃煤会排放高浓度SO2 ,形成酸雨;棉花种植

13、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大量植被破坏,只会加剧土地退化,不会造成酸雨;灌溉用水增多,更不会形成酸雨。选C正确。读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纬度最高是A. 甲B. 乙C. 丙D. 丁17. 某传统菜系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最具特色,该菜系主要源起于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6. D 17. A【解析】【16题详解】图示甲是广东省,在我国陆地最南;乙是湖北省在我国中部;丙是陕西省在我国中部;丁是黑龙江省,在我国东北,纬度最高。选D正确。【17题详解】甲省广东地处南部沿海,以海鲜见长;气候湿热,当地以汤类、素菜最具特色;乙、丙、丁是内陆省份,少见海鲜。选A正确。读我国

14、四个山脉周边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8. 不属于我国地势阶梯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9. 丁山脉西侧地形区的特征是A. 黑土广布B. 千沟万壑C. 水系众多D. 冰川雪原【答案】18. A 19. B【解析】【18题详解】甲是天山,不是地势阶梯界线;乙是大兴安岭、丁是太行山,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丙是昆仑山,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选A正确。【19题详解】丁为太行山,其西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地处半湿润区,水系不多,更无冰川雪原。选B正确。【点睛】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第二和

15、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内,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以东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其携带的泥沙由于水流变缓而沉积下来,形成广大的冲积平原。读我国两地基本资料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20. 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B. 纬度C. 洋流D. 海陆21. 地气候类型属于A. 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答案】20. A 21. C【解析】【20题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