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4141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台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台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台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台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台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命卷人:文丹一、选择题(70分)1、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对立统一的关系 D、矛盾的关系2、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A、停止社会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敢能量和物质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的关系3、绿色冰箱的推广使用可以(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排放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D、减少废热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4、右图1四组数码与人类与

2、环境相关模式图中ABCD箭头表示意义匹配的是铁矿石、水产品 煤渣、污水 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植树造林、治理污染A、A、 B、 C、 D、 B、A、 B、 C、 D、C、A、 B、 C、 D、D、A、 B、 C、 D、5、虽然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是还存在着资源的相对短缺。我国资源的相对短缺不表现在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经济发展的需求C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落后 D深刻的环境危机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2),回答67题:6、围绕秸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 B丙 C乙 D丁7、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图2A甲 B丙 C乙 D丁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

3、图(3),回答下列89题:8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 B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图39、以能源为例,发达国家 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4),据此回答1011题:10、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l% B20% C19% D

4、21%11、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12、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图4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13、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的环境问题是( )A、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B、中国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C、欧洲的酸雨危害 D、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荒漠化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狩猎和采集一直是加速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B、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一直是加速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C、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对自

5、然环境影响的加剧D、由北美候鸽的灭绝史可以看出,人类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物种灭绝15、当前世界破坏最严重、减少最快的森林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原始森林C、亚热带常绿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读“全球CO2浓度变化”图(5),回答1617题16、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图5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A、B、C、D、17、为延缓和减轻由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

6、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下图是我国2000年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读图(6),回答1819题图6 18、从而2000年我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类水质 B、类水质 C、类水质 D、类水质19、下列我国的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 )A、珠江 B、海河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20、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地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寻周围居民会造成( )A、有毒气体、有毒废水、噪声污染 B、有毒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污染21、下图(7)反映的信息

7、中,说法正确的有( )A、所示内容表示消费领域产生的废弃物 B、我国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大C、我国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量增长速度快 D、工为废弃物危害严重图722、下例垃圾处理方式中,消减固体量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填埋法 B、焚烧法 C、堆肥法 D、放任法读下图(8),回答2324题图823、NOX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空洞 C、水体污染 D、光化学烟雾污染24、根据上图分析,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是( )A、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B、减少汽车数量,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C、改进汽车燃烧系统,减少汽车尾气D、扩大城市植被覆盖率25、

8、在山区,森林的最主要的环境作用是 ( )A、含蓄水源 B、保持水土 C、增加空气湿度 D、净化空气26、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减少固定垃圾C、减少木材的消耗量 D、移风易俗27、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美化城市街道环境A、 B、 C、 D、28、为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有( )A、落叶阔叶树B、针叶树 C、常绿阔叶树 D、灌木

9、为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日前开始实施,今后5年间该三河源头地区已退化的15亿亩天然草场将借助这项工程得以休养生息。结合下图回答2930题:图929、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 ( )A、草场退化、沙化速度加快B、冰川湿地萎缩C、生物多样性增加D、水土流失明显30、该区退牧还草采取的措施有 ( )牧民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 以草定畜 长期或定期封育保护天然草原 大力植树造林 加大政府资金补贴A、 B、 C、 D、31、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C、

10、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32、据研究,5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近50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平方千米,目前沙漠面积每年仍以6千米的速度向南部草原扩展,其直接原因是 ( ) 人口问题 对植被的破坏 政治动荡 旱灾频繁A、 B、 C、 D、美航空航天局拍摄的照片显示,由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共同“哺育”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地,面积剧减为2000 km2,仅为原来的10%,由于兴修水利使湿地锐减,目前,湿地中至少已有40种水禽和哺乳动物消失,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数目也锐减。据此回答3335题: 33、 关于伊拉克沼泽的

11、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 ) A、沼泽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多,水分充足,透气性好,肥力高 B、保护好沼泽对伊拉克的最大益处是保持了其生物多样性 C、伊拉克的湿地就是沼泽 D、伊拉克沼泽地减少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中东地区 34、 我国西北地区湿地人为破坏的主要原因 ( ) A、能源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大量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 B、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 C、在沼泽区开挖鱼塘,发展桑基鱼塘破坏了自然生态 D、人类活动超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 35、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湖泊面积大大缩减的主要原因是 ( ) A、盲目围湖造田 B、 环境污染导致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C、引水灌溉 D、河流截流改向

12、 第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3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1)文中所叙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2)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3)就你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主要有 。(4)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有 。37、(14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