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4140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中 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煤建司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各题的答案填入下表中。)1.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 反对奴隶制度B. 主张权利平等C. 抨击贫富差别D. 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2、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B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2.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

3、.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开始,而不是完善;任何民主政治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公民参政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名师点睛】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1、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2、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 3、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4、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

4、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为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3.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 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B.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C. 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D. 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可知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AD是对题干现象的理解,没有把握实质;C说法绝对化,仅民主一词不能说明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5、。B符合题意。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影响4.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 反对奴隶制度B. 主张权利平等C. 抨击贫富差别D. 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B项错误

6、;“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5.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B. 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C. 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D. 议事会开始成

7、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可以使富有的平民有机会进入议事会,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是受财产限制的;C项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没有体现。6.吴子料敌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政治严明,赏罚必信秦国国君雄才大略秦人尚武精神浓厚A. B. C. D. 【答案】B【

8、解析】“其赏罚信”体现的是政治严明,赏罚必信,“皆有斗心”体现的是秦人尚武精神浓厚,所以、是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而和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所以综上所述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7.在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 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 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 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是指不能带来百倍的

9、好处,就不改变现有的制度;不能提高十倍的工作效率,就不更换生产工具。因此该主张实质上是反对商鞅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的主张反对商鞅变法,不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不是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排除AB项;该主张反对变法,不符合时代潮流,排除C项。8. 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福民”作用( )A. 连坐法统治人民B. “燔诗书而明法令”C. 建立县制D. 废井田、开阡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

10、有制,为利国福民起到了奠基作用。A项不是“福民”,B项不是“福民”,两项明显有误;C项属于政治体制,与福民关系也不大,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9.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 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 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的主要原因。A项说法错误,所以排除这项。BD两项内容反映情况都是商鞅变法的表面问题所以排除这两项。

11、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影响10.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 没落贵族B. 立功将士C. 新兴地主D. 富裕农民【答案】【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商鞅威望高、得民心会威胁君权,实质是反对商鞅变法,故选A。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承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奖励耕织等措施得到了BCD项的拥护而不是反对,故排除BCD。11.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

12、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 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 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 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 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均田制是把国家拥有的荒地分给农民,排除A;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等,可知均田制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B正确;C项“完全取消”说法错误;均田制有具体的授田规定,排除D。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12.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

13、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A. 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B. 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 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D. 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可知,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是正确的;由“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A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是区别对待的,因此,D项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名师点睛】“汉化”措施: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推

14、动鲜卑族向汉族同化的措施。孝文帝基于对汉族先进文化优越性的认识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出发而自觉主动地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从生产、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全面接受汉族文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1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 封建化的过程B. 农耕化的过程C. 工业化的过程D. 汉化的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B

15、正确;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A不合题意;据材料“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C错误;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D错误。【点睛】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14.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 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改革。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揭示的是北朝的改革所起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