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953924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201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推动新形势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抢抓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市场机遇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现就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

2、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经验启示,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恢复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和防风险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形成各种业态“百花齐放”、各类企业“万马奔腾”的发展格局。(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左右;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5%左右;吸纳就业能力持续提升,服

3、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55%左右;服务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企业达到25家左右。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动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设计之都、中国软件名城、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西部健康服务领先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成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二、发展路径紧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城市发展定位,突出时代特色和重庆特色,明确发展方向、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创新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标准品牌,大力推动服务

4、业高质量发展。(一)坚持创新引领,增强服务动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以成渝地区联合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助推我市全力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创新技术及场景在我市率先落地。培育发展服务业新业态,适应服务业内涵、形式及实现途径变化,抢抓疫情催生的线上购物、线上阅读、线上娱乐、线上游戏等市场机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一批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打造工业互联网、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服务平台和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平台。(二)推动融合发展,拓展服务业态。深挖服务业跨界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

5、型制造,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规模壮大、品质提升。发挥多元化融合主体作用,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激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抓好一批招商项目,依托“智博会”“西洽会”等平台,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推进服务业融合型载体建设,争创两江四岸核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鼓励重点行业和领域代表性企业开展行业、企业融合发展试点。(三)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优势互补,主城都市区围绕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端商贸、文化旅游

6、、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区,推动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有序建设,加快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服务业整体提升,加快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进度,提升江北嘴片区金融核心区功能,加快形成长嘉汇大景区、礼嘉智慧公园、解放碑中央商务区、九街都市文化旅游特色街区等符合我市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分别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武陵山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大健康、现代物流、涉农增值服务等服务业。(四)深化改革开放,优化服务环境。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进一批改革事项,构建一流营商

7、环境。总结推广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服务市场活力。把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等国家战略机遇,用好国家级新区、国家级保税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开放平台,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五)提升标准化水平,塑造“重庆服务”品牌。引导企业树立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意识,完善服务标准,强化品牌引领。开展服务标准、服务认证示范,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实施。完善企业

8、标准“领跑者”制度,树立行业标杆。研究建立市级服务品牌培育、评价、运营及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选择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组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重庆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品牌影响力。加强服务品牌保护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侵权假冒服务品牌行为。三、重点任务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新形势,创新服务业新供给,加快发展壮大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生产性和生活服务业,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一)金融服务。深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推动区域债权、股权市场创新发展,推动建设私募基金西部高地

9、,打造跨境综合金融服务市场,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贸易金融、普惠金融等,鼓励发展“不见面”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强化线上服务能力和数字风控技术水平,提升网点服务线上化水平。推动设立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科技赋能传统金融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型金融业态。探索引入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试点,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和外汇管理业务创新。到2025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5%左右。(二)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围绕国家战略,提升软件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

10、以工业软件、高端行业应用软件、新兴软件、信息服务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壮大软件产业规模,实施“千家软件企业培育工程”,引进一批“世界IT百强”和“中国软件百强”企业落户我市,培育龙头型、成长型、创新型软件企业,打造软件知名产品。推动软件产业集约发展,积极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及国家级试点示范。支持重庆区块链创新产业基地扩容增效,积极争创国家级区块链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加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4000亿元。(三)科技研发与设计。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服务聚集区,建设国

11、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成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等改革试点。创建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实施“设计+”工程,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设计等,引导国际知名设计机构落户我市。培育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市级工业设计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推动建筑设计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发展,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到2025年,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900亿元。(四)现代物流服务。构建集通道、枢纽、网

12、络、平台于一体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全方位拓展出海出境大通道体系,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渝新欧)战略通道作用,高标准建设铁路运输干线网络,着力打造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合理布局物流枢纽网络,发展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供应链物流、智能物流和枢纽经济。推动应急物流建设,完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建立反应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应急物流体系。推动城乡配送网络向末端延伸,推进城乡配送服务标准化,夯实邮政快递行业基础支撑作用。积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冷链物流全链条融合发展,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完善冷链设施。到202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至12.5%左右。(五

13、)电子商务。做大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做强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在渝设立总部,培育发展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优化升级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发展农资农产品端到端配送供应新模式,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实施电子商务扶贫行动。到2025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2000亿元。(六)服务外包。加快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培育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加快服务外包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拓展服务外包行

14、业领域,重点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医药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领域服务外包,支持金融等领域业务运营服务外包。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构建服务外包全球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统筹推进市内“一区两群”梯次布局,围绕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布局一批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服务外包示范区。到2025年,全市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达30亿美元。(七)会展服务。高标准办好“智博会”“西洽会”等大型展会,推动成渝共同申办系列高端国际会议及专业论坛。围绕数字经济、核心零部件、智能硬件等主要领域,打造一批专业会展品牌。培育引进国际会展品牌,鼓励会展企业向数字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搭建重庆会展服务云平台,探

15、索打造“线上智博会”“线上西洽会”等智慧展会。提升会展场馆周边区域交通、餐饮、住宿和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到2025年,会展业直接收入达340亿元。(八)检验检测服务。依托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壮大检验检测服务业。持续建设重庆高新区金凤检验检测产业园、两江新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加快建设北斗导航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继续申报建设各类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发展一批融合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培训咨询等多功能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鼓励建设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和平台。到2025年,全市检验检测机构达750家,营业收入达70亿元。(九)教育培训服务。以满足高品质教育培训需求为导向,

16、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服务。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引进培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兴趣培训、幼儿教育等市场供给主体,推进职教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体制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快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线上授课等,深化“渝教云”智慧平台建设,促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到2025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和终身培训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教育培训信息化、现代化。(十)专业中介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法律、审计、公证、咨询、信用、知识产权、智库服务等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专业中介服务业。打造专业中介服务业示范区,构建高层次、多门类的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培育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综合性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高端智库,规划建设全过程咨询产业园。支持专业中介服务网络平台聚合专业人才和服务机构,提供“互联网+”定制化解决方案和管家式服务。搭建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