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第一中学校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3318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应第一中学校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应第一中学校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应第一中学校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应第一中学校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应第一中学校2020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这反映出分封制( )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 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 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2. 左传中介绍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里“古之制”是指( )A.等级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恩荫制3.

2、 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 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4.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大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部族色彩“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以后

3、的独制是指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5.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C.“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6.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

4、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7.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8. 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9.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 )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保证了民主决策 C.改变不了皇帝专

5、制 D.防止了官员腐败10. 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皇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据此判断,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11.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反映的制度应为(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2.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13. 钱穆在

6、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某朝”指( )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元朝14.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竟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对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该制度指察举制,创立于汉武帝时期 B.该制度存在名额太少以及请托

7、舞弊问题C.该制度后来名存实亡,失去察举本意 D.该制度与考试相结合,发展为八股取士15.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道:“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该制度( )A.打破了贵族特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官员素养 D.实现了社会平等16. 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

8、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科举未为暮年计,穷途不忍向人言”17.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这反映了( )A.胡惟庸打压内阁 B.胡惟庸家藏万金 C.相权妨碍了皇权 D.中央集权亟待加强18. 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内侍机构 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

9、的结果19. 军机处刚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其所反映特点与如下军机处所为相一致的是( )A.不识字小太监任服务人员 B.大臣职务由皇帝临时交办C.章京年初一也须当差入值 D.大臣膝处用圆布中置棉絮为衬20. 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21孟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10、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22.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A等级制度森严 B宗法色彩浓厚 C文化生活

11、丰富 D法律制度严苛24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 )A分封制的瓦解 B郡县制的实行 C封建制度的确立 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2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2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27唐中宗曾不经中书

12、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2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29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30张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白银。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 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宰相3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32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弥合君相矛盾二、主观题(共3个小题,33小题15分,34小题18分,35小题19分,共52分)33.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