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预测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3290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预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预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预测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预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预测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考化学实验题预测 一、题型特点:实验题的形式繁多,它常把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和推理融为一体进行考查。它具有知道面广,命题新颖,思考容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不仅要求考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进而考查学生运用中学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解决或探究性解决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题的解答要求高,难度较大。只有考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弄懂,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二、应对方法:尽管

2、实验题的命题有诸如以上的若干特点,但作为高考前夕的广大考生应在实验的复习上应不时的诘问自己,如中学化学中所有的实验仪器是否已都认识并会正确使用,课本上的所有实验(包括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是否都已清楚并会准确的描述;同时注意解决以下八个问题:1.仪器的排列组合 :根据实验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浓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如CO)。2.接口的连接: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

3、“长”进 “短”出,若为干燥管,则应“大”进“小”出,若为排液量气时应“短”进“长”出,排出液体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3.气密性检查:凡有制气装置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实际情况要灵活掌握,都与压强的改变有关。4.防倒吸: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分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一般来说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

4、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再熄灭酒精灯。5.事故处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浓硫酸稀释时,浓硫酸应沿着容器的内壁慢慢注入水中,边加边搅拌使热量均匀扩散。在做有毒气体的实验中,应尽量在通风橱中进行。不慎将苯酚沾到手上时,应立即用酒精擦洗,再用水冲洗等等。6.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能否达到目的;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原料的利用率高低;过程是否简捷优化;有无对环境污染;实验的误差大小有无创意等等。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7.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

5、,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程序设计。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敲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具有简捷而正确的操作程序。8.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是手段,要达到目的还需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剥去假像方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品质与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一般从以下四方面考虑:方案是否合理,这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反应条件不足可导致反应不能发生或反应速率过慢引起实验误差;所用试剂不纯,杂质甚至参与反应均可导致实验误差等等。三、试题预测:第19题可能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实验操作正误的判断、误差分析,

6、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存放,气密性的检查,初高中接轨问题要关注(沉淀洗涤、过滤问题、蒸发问题、过量检验等)、五大定量实验(浓度、溶解度、结晶水含量、中和热测定、中和滴定)、小操作要注意(pH测定)、探究型的小实验设计等。另该题以课本实验的的延伸作命题点也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第20题可能考查实验设计试题,一般是给出部分实验步骤,要求学生补全实验步骤,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也可能考查探究式实验题,此推测依据于04高考第20题,该题就是以Na2O2与SO2为探究点;预计今年高考还可能以一些两可反应或实验疑难问题(如“NO2能否支持燃烧”、“CO2是否绝对不能支持燃烧”等);而针对此类题的应试策略:一

7、是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二是结合问题运用有关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步骤、方法进行逐步的分析研究。其中,有关方案的设计要特别明确:首先原理要具有科学性,不能凭空捏造。其次要有对照性,往往为了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对实验有影响所以要控制变量,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最后实验装置要简易,操作必须安全可行,效果要明显。 例1.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很多仪器仪除了本身在设计之初所付与的的用途外,在随后的不断被使用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其有许多其它的用途。请试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转移)溶液,下列

8、实验中至少用到其中两个用途的是_(填代号)。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制取氧化铜 从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测定溶液的pH 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遇发烟 (2)普通漏斗在设计之初出于为了便于向小口径容器中加注液体而制,后来人们将之用于气体溶于水实验中以防止倒吸,制成过滤器用之于过滤操作中。请描述出用倒置漏斗进行氯化氢气体溶于实验中漏斗中发生的现象是 。请描述出过滤操作中所用的具有良好过滤效果的过滤器的标准是 ;另有人认为即使制作出的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再好,与下图所示的过滤装置相比有一明显的缺点,请说出布氏漏斗与抽滤瓶组成特殊的过滤装置,抽滤的优点

9、是: 。加快过滤的速率。(3)请列出除上述仪器外的其它能“一器多用”的仪器: 。(任填两种)例2. (1)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包括研磨、加热、称量等操作步骤。其中判断硫酸铜晶体完全失水的定性实验现象是 ,完成测定过程至少要进行 次称量操作。 (2)比较分析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某同学在进行镁铝性质实验时,发现用铝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时,实验现象明显不同,在铝与硫酸的反应中,产生的气泡很少。从反应本质看,两者的实验现象应该相同。在不考虑实验条件、操作和药品纯度的情况下,请你对上述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

10、。你的假设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例3.某学生设计了一套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表示): (3)实验用品: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皮管、橡皮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哪几种(写仪器名称) 、 。实验所用试剂为 。(4)实验步骤:按上图连接好仪器。扭开活塞K1和K2,主要现象为 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止水夹K3,要使烧瓶内产生喷泉可采用的方法是 例4.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H2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四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Zn和盐酸 钠和

11、水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钠和无水乙醇.为点燃上述四个反应生成的氢气,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点燃之前必须先进行 方法是 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实验获得了成功.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钠与水的太快,钠的用量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教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 实验小组查阅钠 苯 水的密度分别是0.97g/ml 0.88 g/ml 1.00 g/ml并据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反应速率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和生成速率减慢.原因是 例5.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吗?”这一问题

12、时,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将燃着的镁条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现镁条仍在燃烧,大家十分兴奋。观察生成物,除白色物质外,还有黑色物质。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中插上一支燃着的火柴棒放入二氧化碳中,发现立即熄灭。请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镁条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做铁丝在CO2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 。(3)通过镁、铁在CO2中燃烧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4)通过镁可以在CO2中燃烧这个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例6.注意:20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只以 a 题计分。20、(a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氯气的喷泉实验时(装置如图),发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喷入烧瓶后,溶液的红色褪去。甲、乙两位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甲:因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甚至呈酸性所以溶液红色褪去。乙:因为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而使溶液褪色。(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 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2)如果将NaOH溶液改成酸性KMnO4溶液,把Cl2换成SO2气体,试问用图示所给装置完成喷泉实验是否合理? _(填“合理”或“不合理”).如果认为不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