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第十八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2977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莆田第十八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莆田第十八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莆田第十八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莆田第十八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八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一、单项选择题(25题,共5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2.据考古发掘,古代中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培育出了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培育出了粟,两大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可以相媲美。但是从公元前5世纪起的一段时期,我国北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远比南方要高。最主要的原因是()A秦朝统一后,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B南方自然条件差,水灾频繁C北方铁器牛耕得到大力的推广 D北方劳动力资

2、源比南方丰富3.著名文学家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都江堰( )A修建的时间比长城早 B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C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比长城大 D化害为利为人类服务4.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5.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体现出人与自然

3、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BCD6.“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9.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10.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4、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11.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格维护坊市制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12.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

5、要表现为()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14.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主张重农抑商倡导无为而治力求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利益ABCD15.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16.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

6、国,呈现了清新、 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右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17.大前提: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 小前提:明朝以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普遍的长工和短工;结论:明代以前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错误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正确18.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

7、。明清政府的做法()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19.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20.康乾盛世之际,孕育着中西国力兴衰易位的因素有( )统治者缺乏世界眼光,愚昧无知,固步自封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阻碍文化专制的影响和鄙薄科学技术的后果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A. B.C. D.

8、21.某生分析右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22.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2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4.西周时期实行“工

9、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25.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年来,晋商的历史文化借着光影视像途径声名远播,2006年初乔家大院在央视的热映,2009年的史诗式电影白银帝国,都向世人展示了称雄海内商界八百年的晋商的荣耀与辉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成为大商号后,还在

10、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

11、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所学说明在近代之前,这些因素所发生的变化。(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经济思想与传统的经济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材料一 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

12、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瀚松窗夜话材料二 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28.2010年2月20日人民网报道,福建省2009年省级以上水利投入达26.76亿元,中国自古

13、以来就重视水利工程修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资治通鉴卷六材料二 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三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碓(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材料四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政府都在治水的问题上下过一番苦工夫,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而治水所仰赖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农民无力自组织,只能在政府广泛动员的情况下才会行动起来。刘伟 治水社会的政治逻辑反思-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