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研高考物理比较研究整理.ppt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2964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教研高考物理比较研究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浙江教研高考物理比较研究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浙江教研高考物理比较研究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浙江教研高考物理比较研究整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浙江教研高考物理比较研究整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教研高考物理比较研究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教研高考物理比较研究整理.ppt(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高考物理试卷比较研究 思考 1 你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地做过今年高考试卷中的每一题吗 研究过全国命题的三套试卷吗 2 你认为高考试题符合 考试大纲 的精神吗 一 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 浙江 介绍 1 试题难度与典型错误介绍14 一质重为m的人站在电梯上 电梯加速上升 加速度大小为g g为重力加速度 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A mgB 2mgC mgD mg 简单 15 已知 介子 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 夸克u或夸克d 和一个反夸克 反夸克u或反夸克d 组成的 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 表中e为元电荷 u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u和d组成B 由d和u组成C 由u和d组成D 由d和u组成 简单

2、 16 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 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CD 中等 A 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B 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D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特点 两个 两次 17 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 bac 90 abc 60 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 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 则有光线 BD 稍难 A 从ab面射出B 从ac面射出bC 从bc面射出 且与bc面斜交D 从bc面射出 且与bc面垂直分析 临界角为450 光线入射到ab面时 入射角为600 发生全反射 没有光线从

3、ab面射出 光线入射到ac面时 入射角为300 既有折射又有反射 部分光线ac面射出 从几何关系分析 因同旁内角为1800 另一部分从ac面反射回的光线与开始从bc面射入的光线平行 故光线从bc面射出时 与bc面垂直 正确答案为BD 特点 两次 后又分两束 对象与过程 几何关系运用 18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 周期为0 50s 某一时刻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相等的各质元依次为P1 P2 P3 已知P1和P2之间的距离为20cm P2和P3之间的距离为80cm 则Pl的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为 C A 0 50sB 0 13sC 0 10sD 0 20s 稍难 分析 首先作出波动图像

4、根据题意在图像上标出P1 P2 P3 根据平移对称性可知P1P3间距离为 1 0m v T 2m s P1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为t s v 0 1s 正确答案为C 特点 情景新 利用对称性寻找波长 19 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 虚线间的距离为l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abc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 ad与bc间的距离也为l t 0时刻 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 如图 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 取沿a b c d a的感应电流为正 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 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B 稍难 特点 情景新 等效处理 分析 情景新 不是

5、矩形与台阶形 将线圈的切割部分等效为一直导线 该直导线的有效长度不断变化 20 如图 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许多质量为m带电量为 q的粒子 以相同的速率 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 由小孔口射入磁场区域 不计重力 不计粒子间的相互影响 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 其中R mv qB 哪个图是正确的 A 稍难 分析 由于所有粒子的速度和磁感应强度相同 粒子运动的圆轨迹半径也相同 有序考虑速度方向的变化 动态移动圆轨迹 可知正确答案为A 特点 情景新 单粒子 轨迹 到多粒子 可能轨迹 区域 动态思考 21 如图所示 绝热隔

6、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 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 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 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 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 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 a 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 则 BCD 难 A a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变小了B b的温度升高了C 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b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D 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分析 学生反映最难的题目 放在最后一题 说明命题者对该题的难度有清醒的认识 知识点综合 三个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做功与内能变化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 等 研究对象有两个 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PV T C中的C由什么决定 应用 相同质量 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

7、 这一条件 破除 状态方程适用于研究同一部分气体状态变化 这一定势 气态方程不仅要用 还要深刻 高超地用 不是难度 而是理解的深度 能力要求较高 正确解答 由题意知 a气体被加热 气体温度升高 绝热隔板向左移动 说明a气体压强变大 体积变大 对b气体 因a气体对b气体做功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b气体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 体积变小 因绝热隔板是光滑的 两边压强相等 b气体压强也变大 对两部分气体 注意到题给 相同质量 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 这一条件 由PV T C并注意到两部分气体的压强相等 可知b部分气体的温度高于a部分气体 正确答案为BCD 22 1 在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中 在此过程

8、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简单 2 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 E约为4 5V r约为1 5 器材 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 量程0 8A的电流表A 具有一定内阻 固定电阻R 4 滑线变阻器R 电键K 导线若干 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实验中 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 电压表读数为U1 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 电压表读数为U2 则可以求出E r 用I1 I2 U1 U2及R表示 电路图错 答案对也不给分 思考 当你面临测量的电

9、压表量程不够时你会从几个角度去思考 当 测电动势须将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的定势被打破后 你还相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能够测出电动势和内阻吗 面临新情况 实验设计时你的最基本立足点是什么 改装表 不可能 或改变电路 2 正确答案 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 基本方程为 E U1 I1 r R E U2 I2 r R 相应的答案为 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 方程为 E U1 I1 U1 R r E U2 I2 U2 R r 相应的答案为 初看会觉得图1电路比图2电路更加合理一些 其实从原理上讲 这两种电路是从两个角度思考的结果 图1电路思考的出发点是为了电压表不超量程 需要用固定电阻进行分压 图2电路思考的

10、出发点是为了电流表不超量程 需要用固定电阻进行分流 23 原地起跳时 先屈腿下蹲 然后突然蹬地 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 视为匀加速 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 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 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 竖直高度 现有下列数据 人原地上跳的 加速距离 d1 0 50m 竖直高度 h1 1 0m 跳蚤原地上跳的 加速距离 d2 0 00080m 竖直高度 h2 0 10m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 而 加速距离 仍为0 50m 则人上跳的 竖直高度 是多少 点评 1 特点 双过程 双物体运动的问题 还有干扰条件 虽然是第一个计算题 但并不是往年的 送分题 它既考

11、查了人与跳蚤运动过程的分析 又考查人与跳蚤起跳过程的联系 既需要学生在阅读时正确理解题目意思 又需要学生排除干扰条件 具有一定的难度 2 正确解答 用a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 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 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v2 2ad2 v2 2gh2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 令V表示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 H表示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 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V2 2ad1 V2 2gH 由以上各式可得H h2d1 d2 代人数值 得H 63m 存在问题 学生在答题时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 不能抓住主要内容 无法排除题目给出的干扰条件 2 没有对过程进行分析

12、不是用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 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仅凭对人和跳蚤运动相似性的领悟 用 猜想 类比 如错误认为人与跳蚤的运动时间 起跳速度相同等 方法求解 用学科语言 概念 过程分析 规律运用 科学素养 从 生活人 转化为 物理人 抛球 3 未知量假设不合理 如加速上升时间分别为t1 t1 减速上升时间分别为t2 t2 等 导致求解困难或错误 4 对题目要求的 竖直高度 没有仔细看文中的定义 只凭自己原来的理解和想像 出现H h2d1 d2 d1的情况 24 如图 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A B都处于静止状态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

13、轮 一端连物体A 另一端连一轻挂钩 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 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 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 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 m1 m3 的物体D 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 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点评 1 经典的力学综合题 多个物体运动 看上去三个 真正参与的是二个 多个过程 涉及机械能中的多种能量转化及涉及弹簧弹性势能这个大纲的 边缘知识点 因学生这方面训练的题目较少 从而使考试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能力 2 正确解答 开始时A B静止 设弹簧压缩量为x1 有kx1 m1g 挂C

14、并释放后 设B刚要离地时弹簧伸长量为x2 有kx2 m2g B离开地面又不再上升 表示此时A和C的速度为零 C已降到其最低点 由机械能守恒 与初始状态相比 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 E m3g x1 x2 m1g x1 x2 为什么会想到立这式 两过程之间的联系 C换成D后 当B刚离地时弹簧势能的增量与前一次相同 由能量关系得 m3 m1 g x1 x2 m3 m1 v2 2 m1v2 2 m1g x1 x2 E 由 式得 m3 2m1 v2 2 m1g x1 x2 由 式得 v 典型错误 由于受 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 的影响 没有考虑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 忽视轻挂钩 导致以后的分析及立式错

15、误 没有考虑到弹力是一个变力 用运动和力的方法 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解 对题给条件 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 仅从字面上理解 而不结合含弹簧系统中各物体的真实运动过程 A和C D 始终处于有张有驰的变速运动中 进行分析 得出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弹力始终为m2g的结论 没有注意运动过程分析 误认为m1和m2的加速度相等 将m1和m2用整体法 没有区分弹簧与绳子的不同 求解得出m3 m1 m2 由于不知弹性势能的具体表达式 又不能发现前后两个过程所隐含的弹性势能相等的条件 或不会用EP进行表述 无视 弹性势能的存在 得到下式 m3 m1 g x1 x2 m3 m1 v2 2 m1

16、v2 2 m1g x1 x2 不能发现 绳子 隐含的物体A和C D 速度相等这一条件 导致方程无法求解 没有发现 B刚离地时D的速度 隐含的B物体速度为零这一条件 类比 绳子模型 结论 得到下式 m3 m1 g x1 x2 m3 2m1 m2 v2 2 m1g x1 x2 将A移动的距离与弹簧的形变量混淆 得到如下的方程 m3gx m1gx m3 m1 gx m3 2m1 v2 2 m1gx 题24的综合性和能力要求更强 既多次考查了受力分析 又考查了许多隐含条件 既要在审题时注意文字叙述与运动过程分析的综合 又要注意弹簧模型与绳子模型的区别 既考查了弹簧被压缩挂钩分别挂上物体C D后各物体的运动和能量转化过程分析 又考查了前后两个过程中隐含的弹性势能相等的内在联系 既要分析各物体的速度区别 又要注意到同一绳子隐含的物体运动速度相等 既考查了能量守恒表述的严密程度 又考查了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5 图1中B为电源 电动势 27V 内阻不计 固定电阻R1 500 R2为光敏电阻 C为平行板电容器 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 极板长l1 8 0 10 2m 两极板的间距d 1 0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