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历史期中选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2077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二历史期中选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高二历史期中选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二历史期中选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二历史期中选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时 间:90分钟 满 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2.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

2、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4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5东晋玄言诗人孙绰在阐述关于周孔之教与佛教的关系时,提出了“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的观点,他认为佛教着重於内心教化(“明其本”),周孔主要是社会治理(“救极弊”),两家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致的。这些观点体现了当时( )A三教合一的趋势 B儒

3、佛相互吸收影响趋势 C儒佛对立的状况 D儒学复兴运动开始兴起6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 民意左右官员行 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7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佛教传播离不开印刷术改进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

4、效率8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9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由此可知王阳明( )A. 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B. 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C. 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D. 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10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11. 1975年,在

5、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墓葬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朝 C. 魏晋南北朝 D. 隋唐时期12.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格数据突出反映了(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农学项数2225259778825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C古代科技注重实用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1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在这里,王国

6、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A. 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C. 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 D. 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14.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15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严复被称作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他们都()A重视通过书籍报刊了解和介绍

7、西方 B认识到了专制制度的腐朽性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16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梁启超旨在 A推翻君主政体 B批判封建伦理C进行思想启蒙 D传播民主革命17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181872年

8、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文化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C派遣留学生是洋务的重要内容 D留学生在海外深受西学的影响19.近代中国某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证明孔子是一位维新派,并用孔子来支持自己的变法主张。这位思想家是()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谭嗣同20.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

9、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革命派已经开展救亡运动 B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21.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A推广民间俚语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D抵制白话文运动22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A提升了向西方学习的水平B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

10、3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些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4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918年)中说:“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下列对他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A试图将新旧思想进行融合B严重阻碍新思想的发展C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D意在全面批判封建思想25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

11、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26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 )A自由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27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

12、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2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 A.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B. 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C.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29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论

13、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新民主主义论30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31苏联的解体使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遭受的挫折归因于西方和平演变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此后不久,邓小平( )A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32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这些调整反映出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重大变化B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忽视C国家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D教育发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33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处的留学初衷应该是(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第二次民国初期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第四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第五次改革开放后创业立业A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建设国家B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C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D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34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