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三生物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52043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高三生物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高三生物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高三生物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高三生物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1.西安浐灞生态园区开展综合治理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中,引进外来物种水葫芦(凤眼莲),结果造成了水葫芦疯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能实现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增加B. 是对凤眼莲进行异地保护C. 引入水葫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浐灞生态园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不适当物种引入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二是因生态系统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入侵者,大多会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扩散并造成危害,改变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使当地的一些物种消失,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抵

2、抗力稳定性也降低。【详解】据分析可知,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A错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就是就地保护,B错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引入水葫芦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再根据题意作答。2.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原料之一B. 在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TP明显多于线粒体内膜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

3、供D.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均能产生H,但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时,大量的能量会释放出来。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会生成ATP,有氧呼吸各个阶段都会生成ATP。【详解】光反应过程中,ATP的生成需要磷酸,光能和酶,因此,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原料之一,A正确;光合作用是能量之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来自太阳的光能,因此,在适宜的光照下,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TP明显多于线粒体内膜,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是ATP多于呼吸作用产

4、生的ATP,B正确;人体剧烈运动状态下,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分解,而ATP由肌肉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在机体中不会再分解功能,C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H实际上是还原型辅酶(NADH),光合作用产生的H实际上是还原型辅酶(NADP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再根据题意作答。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观察切面、琼脂块变红的 体积)与琼脂块的大小呈正

5、相关B. 用差速离心法可将蓝藻的各细胞器分离开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需要注意标记物不能太大和醒目D. 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属于无关变量【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用于种群密度的调查。【详解】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

6、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观察切面、琼脂块变红的体积)相同,与琼脂块的大小无关,A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用差速离心法可将真核细胞的各细胞器分离开,而不是原核生物,B错误;“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因为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错误;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的活性属于因变量,其他变量均为无关变量,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上述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区别,再根据题意作答。4.基因在转录形成mR

7、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离的DNA-RNA杂交区段,称为R环结构,这种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在细胞核中B. 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可能是这种DNA片段的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较高C. 是否出现R环结构可作为是否发生复制的判断依据D. 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5种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详解】细胞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

8、可发生,A错误; 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可能是这种DNA片段的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较高,即G-C碱基对形成比例较多有关,B正确;正常基因转录时也会形成DNA-RNA杂交区段,因此,是否出现R环结构不可作为是否发生复制的判断依据,C错误;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8种核苷酸,因为DNA中最多可存在4种脱氧核苷酸,RNA中最多可存在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基因在转录形成mR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离的DNA-RNA杂交区段,称为R环结构”,再根据题意作答。5.如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

9、正确的是A. 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B. 上述体温调节过程只有神经调节C. 传出神经末梢与甲、乙、丙共同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D. 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答案】C【解析】【分析】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详解】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上述体温调节过程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10、节,增加产热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因此,传出神经末梢与甲、乙、丙共同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C正确;骨骼肌产热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过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体温调节的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人体产热和散热的途径,再根据题意作答。6.钻天杨(杨树的一种)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 形成大量侧枝,影响其成“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B. 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C. 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11、类似物的比值增大D. 正常生长的钻天杨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答案】A【解析】【分析】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详解】正常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侧芽生长受抑制,钻天杨被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侵袭后,侧芽生长失控,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A正确;该

12、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不是植物激素,因为植物激素是植物体自身分泌的,B错误;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比值减小,C错误;正常生长的钻天杨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的区别,以及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的不同,再根据题意作答。7.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常选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若选用50%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再浸泡在清水中,往往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原因是细胞_;若改为质量分数为30%

13、的硝酸钾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原因是_。(2)洋葱根尖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理想材料。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目过少,从取材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若视野中细胞重叠,从解离时间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3)在物质鉴定实验中,甘蔗含糖量高且颜色接近无色,但并不适宜做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_;花生子叶用苏丹染液染色后,需用酒精而不是蒸馏水洗去浮色,原因是_。(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其它操作均规范,若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5)在观察叶绿体实验中,用镊子

14、撕去菠菜叶下表皮时没有带叶肉能否看到叶绿体?_,原因是_。【答案】 (1). 过度失水死亡 (2). K+和N03- 进入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所致 (3). 取材靠近根分生区的伸长区 (4). 解离不充分,细胞没有分散开 (5). 甘蔗中主要是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 (6). 苏丹染液是有机染料可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7). 色素带颜色浅(淡) (8). 能 (9). 下表皮细胞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解析】【分析】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原理是:叶片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等,分

15、离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进而分离色素,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就慢。【详解】(1)选用50%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再浸泡在清水中,往往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原因是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若改为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原因是K+和NO3-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体积增大,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目过少,从取材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取材部位不对(可能取的是伸长区),若视野中细胞重叠,从解离时间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解离时间不充分,细胞没有分散开。(3)甘蔗含有的是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适于做还原糖鉴定的材料,花生子叶用苏丹染液,苏丹染液属于有机物,溶于有机溶剂酒精,而不溶于水。(4)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