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期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51952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管理)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投资管理)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投资管理)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投资管理)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期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投资管理)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期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资管理)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管理)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期(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员交流 内部参考产业园区参考第003期2013年10月15日 主 办本 期 目 录【园区评论】1产城一体:园区建设需重视功能平衡、配套完善1【政策解读】3科技部部长:国家高新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3福建建立开发区用地倒逼机制,促进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5【地方动态】6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多举措规划园区建设6广东召开产业转移工业园扩能增效工作现场会6广东深圳龙岗拟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9广东东莞中以产业园打造“中国水谷”11重庆永川将重点打造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12四川内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出台12福建福州打造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13江西南昌昌东工业园将打造产城融合区14安徽将打造5大特色林下经济

2、示范片区15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在深签约近200亿投资项目17湖北武汉拟以“一区三园”模式申报江北综合保税区17湖北襄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开园18河南洛阳拟建中原影视文化产业园,规模超横店19河北认定七个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20河北廊坊将建中法农业科技园20河北秦皇岛经开区依托中科院打造“中国数谷”20【国外动态】21韩国政府计划新建9座高科技园区21【产业机遇】22畜禽养殖业污染倒逼规模化养殖22【典型案例】23电商产业园发展的三种形态23【业内观点】28国土部咨研中心主任潘文灿:破解开发区土地粗放利用难题28传统科技园需加快“换装”35 产业园区参考【园区评论】产城一体:园区建设需重视功能平

3、衡、配套完善张欣/文一、园区到处开花却问题重重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近些年来,国内产业园区建设兴起,国家级、省级、市级,甚至区县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遍地开花,文化产业园、科技产业园、民族产业园、医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等异军突起。园区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贡献巨大。不过,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也暴露出诸如生态环境破坏、空间布局不合理、规模控制缺乏引导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产业园区的“重产业、轻生活”,“重经济、轻人本”,“产强城弱”的功能失衡、生活配套设施发展严重滞后,缺乏文体和商业配套设施,职工宿舍建设

4、短缺,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网络等企业和职工急需的公共服务保障不足,缺少文体活动中心、商场、医院和菜市场,不能顺利保障职工正常生活等问题。二、园区功能失衡、配套缺失的负面影响第一,加重企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产业园区居住功能弱化、餐饮、娱乐、日常消费等生活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员工很难在此安居乐业、生活成本较高,会直接影响其选择来此就业的意愿和决策,导致产业园区的招工吸引力下降,加重企业招工的压力。第二,影响产业园区的招商和投资发展环镜。产业园区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人才和劳动力从事生产,最为重要的是更加需要企业、工厂落户投资,企业的投资选址、建设选址是综合权衡的决策,一个良好的园区环境、配套可

5、以为招商引资加分不少,反之很有可能出现“空园”现象。第三,职工“钟摆式”通勤,城市交通压力大、较混乱。比如西部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下班高峰期,大批的私家车、自行车、电瓶车等穿梭于城市居住区和产业园区之间,交通十分拥堵。但大部分非通勤时间双向八车道的主要道路车流稀少。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两难问题,不改善交通,下班的交通量很难消化,反之又会造成一定浪费。三、“产城一体”要求功能平衡、配套完善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城市发展应该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否则会出现城市“空心化”、产业园区“孤岛化”。 即为产城一体,是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核心在于“产”与“城”的相

6、互支撑、和谐共促。“产城一体”不是“产城一起”,园区与城市应在空间区分的同时又紧密联系。现中宣部部长,前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高度重视“产城一体”理念,并强调“一体”和“一起”的差异,认为产城一体并不排斥功能分区,应强调合理的产城功能区发展,把握好产与城的空间联系与空间分离程度,可以简单的说距离要适中,控制好服务半径和通勤半径,不近不远。充分发挥城市的载体功能和产业的带动功能,城市为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娱乐、生活服务,产业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产城一体”是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园区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要并举。产业园区的建设应一改过去“重产轻城”、重视产业的发展需求、轻视园区人的发展需要的

7、思想。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建设时应将园区生产性配套设施和生活性配套设施协调布局、共同发展,如在园区内配置家属区、幼儿园、学校、商业、医院、食堂及金融、娱乐设施,实现人与业的共同发展,白天生产、晚上生活,边生产、边生活的园区特质。园区发展应实现职住平衡,实现员工“安居”和“乐业”一起,控制通勤规模。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应充分考虑职工居住与就业的关系。如四川天府新区规划明确强调了产业园区的“职住一体”比例,就是要求尽可能的将园区工作人员留在园区就业、留在园区居住、留在园区生活,可适当将这种居住功能扩延、分散于产业园区的周边,保持近域、便利的通勤距离,尽量减少远程通勤的规模,分散通勤流的主向

8、,减少交通压力。园区建设与发展应区别考虑本地、外来劳动力的“职住”问题。按户籍可简单地将产业园区职工划分为本地职工和外地职工,本地职工的居住主要在自家,以通勤为主,这很难改变。但外地职工现多分居在本地职工的居住区域,和本地居民一起通勤,一方面园区有生活配套晚上也留不住人,一方面加大了通勤压力。因此,可以考虑在园区内部建设外来职工宿舍和集中居住区,把外来劳动力作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的生力军。只有讲究功能平衡、配套完善,才能真正做到产城一体,建成适应新型城镇化形势的新型园区。【政策解读】科技部部长:国家高新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 “国家高新区突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对区域经济的辐

9、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在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创新的增长极。万钢介绍,2012年国家高新区达到105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5%,企业研发支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高新区总收入比重均超过1/3,获得的专利授权量占全国企业专利总数的50%,单位产出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表现出很强的持续性、成长性和辐射带动力。2012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5%。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年

10、均增长30%,2012年超过5000亿元。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企业总收入1.88万亿元、增加值33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占上海市的2/3以上。万钢认为,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有聚集效应,因为它的导向很明确,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人员来源也很明确,科技人员带着创新的梦想,面向市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国家高新区发展起来,高新区里面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也都发展起来。虽然国家高新区成就喜人,但是由于处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各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期,万钢强调,各国家高新区在创新发展方向上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力确定面向未来的

11、发展战略。要注重“高”,也就是高起点。吸引更多的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进来,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紧密结合;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每个高新区都建立和自己产业特色相近、相符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大幅度降低。万钢强调,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他表示,目前国家高新区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比例相当高,今后要更加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普惠政策,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此外,要注重开放合作,“走出去”、“引进来”,要吸引外资企业参与我国科技项目的实施,促进与国内研发机构的机构性合作,建立共同的实验室,推动基础

12、研究发展,为高新技术的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前沿研究。万钢还介绍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最新进展。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R&D)支出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已突破1万亿元,其中企业占74%。截至2012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0万人年,稳居世界第一;SCI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快速增长,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达到6400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达到约10万亿元。经过多年积累,我国逐步从跟随者变为并行者,一些领域已有领跑能力,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谈到科技体制改革,万钢透露,去年全

13、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和中央6号文件发布后,目前多项改革政策文件已经陆续出台。当前,科技部正推进相关工作,如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科技项目公开、透明的管理信息平台和经费监管体系,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的监督;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和创新调查制度,推动国家科技资源持续积累、完整保存和开放共享;改革奖励制度,优化奖励结构,减少奖励数量;继续推动完善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富达尔解读:高新区和经开区是各地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引擎。在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家高新区因“高新”尤其受到关注,应该有比经开区更高层次的发展。今年8月,习近平主席也曾表示,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

14、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要体现高新含量,不能搞粗放经营、什么“菜”都装进高新区的筐子里。地方高新区发展重心应放在“高精尖”产业上。福建建立开发区用地倒逼机制,促进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日前下发关于贯彻省政府促进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八条措施的通知。据悉,福建省将建立开发区用地倒逼机制,对不符合产业导向、利用效率低、发展水平差、圈占土地长期闲置以及在招商引资、土地利用等方面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开发区,提出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核减面积等。通知指出,各地不得以提高供地率为目的虚拟建设项目虚假供地;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将予以挂牌督办或通报;对处置闲置土地成效突出的

15、,经审核确认后给予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通知要求,对用地规模超过福建省同类产业项目近5年平均供地面积的,原则上要核减面积再供地,防止圈地或造成土地大量闲置。10月底前要完成批而未用土地核实清理工作,力争各市、县(区)今年底盘活减少30%以上的批而未供土地,2015年末各市、县(区)累计批而未供土地的总量控制在10%以内。对土地出让合同的履行将强化监管。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对供地信息、价款缴纳、开竣工日期、动态巡查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制作建设项目用地信息公示牌悬挂现场接受社会监督;对项目业主未按书面投资承诺、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全额投资和开发利用土地的,依合同条款约定,分别采取没收项目履约保证金、收取违约金、补交土地出让价款、收回部分或全部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处理。(新华网)富达尔解读:随着各地园区遍地开花、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已经日益明显。许多园区尚未开发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且现有土地上的产业档次偏低、产出有限。因此,地方在园区土地管理上,一方面需要严格控制增量,收紧新建园区审批;另一方面必须盘活存量,刺激现有园区土地利用提质增效。【地方动态】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多举措规划园区建设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不断开辟发展渠道,学习提升园区建设,加强对电子商务最新动态的把握与洞悉,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