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夏一中高二历史训练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1682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江夏一中高二历史训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江夏一中高二历史训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江夏一中高二历史训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江夏一中高二历史训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江夏一中高二历史训练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江夏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训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2、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可知,这体现了先秦诸子对传统文明的传承,说明先秦时期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3、先秦百家诸子价值观念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先秦诸子对“六经”的传承与守护,并未说明儒学影响力的不断增强;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统一的时代潮流。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A.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B.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C.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材料,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否成

4、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可见古代帝王封禅意在通过天意表明自身统治的合理性,为加强统治寻求理论依据,故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到农业立国的内容,选项与题目信息不符,故B错误。根据材料,宣扬天人合一不是其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为其统治制造理论依据,故C错误。根据材料,无法体现出道家学说是否处于统治地位,选项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3.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A. 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B. 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D. 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皇帝是官家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

5、人”反映了宋代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道理”,说明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故A正确;“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宋代封建等级制度并未趋向解体,而且材料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宋代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学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答案。4.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 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 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

6、 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D. 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明中期,昆剧向南北等地都有传播,还有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然后传到北京等地,根据所学可知道这个时期,他们的交通很发达,所以可知交通状况会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故C选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明中期,昆剧向南北等地都有传播,这些地方有很多都不是政治中心,故不能表明文化与政治中心逐渐重合,故A选项错误。虽说明中期与万历年间昆剧向北方传播的多,这不能够说明江南的文化与经济不如北方,故B选项错误。交流是双方的,这个昆剧只是从一方传到了另一方,所以说材料并没有表明戏剧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故D错误。5.19世纪中期,

7、清政府曾有三次临时性遣使,即1866年斌椿随赫德前往欧洲的观光性访问,18681870年蒲安臣使团的“世界性出使”,18701871年崇厚因“天津教案”而进行的法国之行。这些举措A.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B. 增强了对外交往的信心C. 是主动融入世界的尝试D.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三次临时性遣使一定程度上増强了清政府对外交往的信心,故B正确。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办工业、建立海军、近代教育等,没有临时性遣使的内容,而且1866年之前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故A错误。清政府临时性遣使并不是主动融入世界,而是被动行为,故C错误。临时性遣使没有丧权辱国,并不会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

8、故D错误。6.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A. 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 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C. 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等信息来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维护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推动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并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为D项。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洋务运动开启,排除A项;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

9、发展到高潮,排除C项。【点睛】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特别是清末新政中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7.图 1、图 2 分别为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这两幅作品反映了A. 抗日根据地土改的蓬勃开展B. 边区农村社会矛盾得到缓和C. 三大改造服务于工业化建设D. 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反映了解放战争时

10、期解放区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故D正确;1947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故A错误;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如陕甘宁边区,故B错误;三大改造在20世纪50年代,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47年。抓住材料信息“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史实入手,即可得出答案。8.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 社

11、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D.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到了国家机构前面,体现了民主法制完善,答案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该是在9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結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9.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以权力和性爱作为人生的目标,维

12、纳斯则以美丽和爱情体现了生命的意义,雅典娜热爱生活且多才多艺,热衷于正义与和平。这反映出当时A. 神话文化的多元特征B. 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C. 民主政治的繁荣昌盛D. 工商业经济十分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权力和性爱美丽和爱情热爱生活且多才多艺,热衷于正义与和平”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B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神话文化的人文精神,不是神话文化的多元特征,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工商业经济十分发达,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美丽和爱情热爱生活且多才多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0.1

13、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A. 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B.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C. 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D. 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揭露案件事实,为新教徒伸张正义,导致该案最终平反,说明伏尔泰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平等和法治的理念。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新教徒”一词来看,该事件发生在宗教改革之后,排除A项;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

14、觉醒,该事件与此无关,排除B项;D项夸大了该事件的影响,排除。11.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A.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C.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D. 西方国家干预经济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中明显可以体现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有意识的削弱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国家制度性福利,也就是对福利国家政策进行调整,故C 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西方政府行政能力削弱的内容,故A错误。

15、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是在二战以后,并不是70年代。故B错误。从材料中叙述来看,国家干预经济是在削弱而不是在加强。故D错误。【点睛】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福利国家。英国于1948年率先建成福利国家,之后西欧各国纷纷效仿,西欧国家福利制度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推崇。12.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美苏博弈的需要B. 新兴经济体崛起C. 苏联的军事攻势D. 不结盟运动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反映了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体现了美苏博弈的需要,故A正确;20世纪50年代新兴经济体尚未崛起,故B错误;当时苏联没有发动军事攻势,故C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第卷(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