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二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1388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高二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二历史月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命题: 审题: 时间:2015.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 D. 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2李克强总理从“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个字陈述自己从

2、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除井田,民得买卖”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人质性恶,其善者伪也”3.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这说明( )A. 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 “仁”“礼”思想不合时宜C. 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 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4.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 )A. 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 B. 韩非子严

3、刑峻法的思想C. 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 D.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5.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6.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礼治为先 C礼法并重 D仁政思想7.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说明( )A.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B. 专制统治空前强化C. 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 D. 主流文化

4、被否定和限制8.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C. 人的生命 D. 人与社会的和谐9.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 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在所难免 B. 有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D. 对君权有一定限制作用10.复旦大学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所言,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5、( )A陆九渊 B朱熹 C董仲舒 D孔子11.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12.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知行合一 C发明本心 D格物致知13.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

6、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C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14. 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A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 B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C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5.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

7、君主, 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削弱相权 B废除三省六部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 D限制君权16.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外,关键在于( )A. 抗清斗争高涨 B. 宋明理学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方思想的影响 17.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动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削弱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巨变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18.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

8、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19.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0.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21

9、. 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22.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 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C. 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23.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观点普遍被

10、西方政治家所认同,为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24.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学说25. 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26.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

11、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7.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发展了人文主义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 B C D28.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 C. D. 29.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

12、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30.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B. 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31. 下图为

13、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32.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图三所示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图四中的剧种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产生,体现了“徽汉合流”的特征二非选择题:第33题 16分,第34,35题各18分,共52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