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安高二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51384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公安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公安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公安高二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公安高二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公安高二历史月考.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九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8分1.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新思潮冲击储家传统倍仰B. 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C. 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D. 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魏晋时期政府对“为亲人复仇”的行为默许甚至褒奖,这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维护家族利益正式儒家思想的体现,故B正确;材

2、料体现不出新思潮对儒家信仰的冲击,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法律受到破坏和尚武风气,故C、D错误。2.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蜂蚁社会”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比喻,君主像蜂王或蚁后一样统治工蜂或工蚁,臣民像工蜂或工蚁一样毫无想法的为君主做贡献,这种理论是在强调君主专治和加强中央集权。这种理论符合法家思想,所以选D。3.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说明当时德意志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 农

3、民与庄园主的矛盾B. 教会与地主的矛盾C. 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D. 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答案】C【解析】16世纪时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夺大量财富,导致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尖锐。故答案为C项。A、D项与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最主要矛盾”的要求,排除。4.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A. 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B. 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C. 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D. 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

4、物本质和规律,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提倡人性,其根本上还是属于反封建。不难看出,“文艺复兴”这几个字,没能准确揭示出这场运动的实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与曲解,均不正确。考点:西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5.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 人皆有“恻隐之心

5、”“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答案】A【解析】“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只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排除B;“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是孟子的性本善思想,故排除C;“学习和实施法制”是法家的主张,故排除D;只有A是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共同主张,故本题选A。6.亚里士多德和华盛顿在逝世前都曾立下遗嘱,要求释放家中奴隶。两者共同的思想理念是A. 自由主义B. 天赋人权C. 人文主义D. 理性主义【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和华盛顿都要求释放家中奴隶,体现了他们对奴隶人身自由的尊重,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正

6、确;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竞争、贸易,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亚里士多德处于古希腊时期,没有天赋人权思想,故B错误;古希腊时期也没有理性主义思想,故D错误。故选C。7.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在研究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主张。“法”是君主制定的成文法,“术”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据此推断,“势”的本质含义应为A.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 贵族政治不断崩溃的政治形势C. 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D. 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势【答案】C【解析】【详解】法家思想重要主张是“法”“术”“势”,其中势就是主张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C项正确;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7、趋势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征,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此时虽然国家走向统一,但是贵族政治并不是不断崩溃,故B项错误;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势是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故D项错误。8.马克思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A. 智者运动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答案】C【解析】“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是指教徒可以通过自己的信仰直接和上帝联系,而不通过僧侣这个中介,即“因信称义”,和宗教改革有关,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宗教改革而非智者运动

8、、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9.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反映了君主专制、圣人崇拜的思想,这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故B正确;材料主张君主圣人整治梳理万物,没有反映诸子学说趋向统

9、一,故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并未得到普遍认同,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百家争鸣基本结束,而且百家争鸣结束于秦朝建立后,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A. 心即理也 B.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C. 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D. 理是万物本原【答案】

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依据所学,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人欲”是指不符合“天理”的那些欲望,即“私欲”,故C符合题意;A、D项与题意不符;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应排除。所以应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宋明理学程朱理学11.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A.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B. 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C. 有利于民族国家

11、的建立D. 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答案】C【解析】材料中“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应归世俗政府管理”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这一思想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C项正确;A中人类主体地位说法“教随国定”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D中属于信仰得救不符合材料主旨。12. “每个个人都把自己的一切完全地奉献了出来,那么,对于所有的人来说,这个条件就都是一样的,而反过来,一切够享有的条件对于所有的人也都是一样的。于是,就没有人有任何兴趣使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了。”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社会契约思想 B. 天赋人权思想C. 人民主权思想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答案】A【解析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根据材料“每个个人都把自己的一切完全地奉献了出来,那么,对于所有的人来说,这个条件就都是一样的,而反过来,一切够享有的条件对于所有的人也都是一样的”,符合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因此A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卢梭的社会契约论13.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天泉 证

13、道四句诗,这四句话概括了下列哪一思想家的基本观念?( )A. 程颐 B. 朱熹C. 陆九渊 D. 王阳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强调致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在穷理的手段上强调致良知,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14.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淤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 宗法血缘关系 B. 君权神授思想C. 法家治国精髓 D. 儒家传统道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

14、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可知是指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到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所以题干中一成不变的观念是指传统儒家道德,符合题意的是D项,题干中没有侧重表明宗法血缘思想,排除A项,B项是董仲舒提出的思想,排除;C项是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儒家传统道德【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

15、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15.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三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荀子韩非子孔子B. 韩非子商鞅孟子C. 荀子商鞅老子D. 墨子韩非子荀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宣扬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改革,推动了各国的变法;商鞅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孟子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发挥孔子的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和君轻民贵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B现;A项中的韩非子不是变革的实践者,孔子是文化的创新者不是传承者;C项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立者,不是传承者;D项的韩非子不是变革的事件者。16.下列关于儒家学派创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