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物流学导论笔记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50997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4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物流学导论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物流管理)物流学导论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物流管理)物流学导论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物流管理)物流学导论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物流管理)物流学导论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物流学导论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物流学导论笔记(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英大队 物流导论复习笔记物流学导论笔记 -精英大队 马凯旋制作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第一章物流概论本章结构: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物流的效用第三节 物流的价值第四节 物流的分类第五节 物流学的诞生及演变历史第六节 物流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第七节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概念一、人类的流通活动二、物流的定义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四、四流一体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概念一、人类的流通活动思考: 人类流通活动存在的原因?(一)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间隔(二)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场所间隔(三)生产和消费时间间隔什么是流通?。流通要素 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四流,即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商流、物流、

2、资金流和信息流四者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合则形成同一的流通过程,分则拥有彼此独立的运动形式和客观规律。 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者之间,信息流是导向,商流是前提,物流是基础。一方面,信息流既制约商流,又制约物流,并且将商流和物流联系起来,完成商品流通全过程;另一方面,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流通过程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以信息流为媒介,通过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二、物流的定义:一)早期阶段-PD 物流“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1885年,德国人卡尔弗里特里奇奔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19世纪末汽车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在美国、欧

3、洲开始使用,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运输业更加发达,推动和促进了物资流通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时代,出现了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制造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除生产与销售之外的第三方专业运输者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具备现代汽车的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等。 1. 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讨论了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从“理论上”开始了对物流的认识。 2. 1915年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从市场分销角度创立物流概念,在其著作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出“Physic

4、al Distribution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 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这是首次提到物流创造价值,也是首次对传统的经济学观点的突破。因为传统的经济学观点是:生产创造价值,而流通不创造价值。该著作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被视为物流学科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 3.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斐莱德E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真正把物流活动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讨论与研究,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也与物流联系起来。(即物品的分销) 物流概念产生的军事动因说1905年,美国少校琼西贝克称“那个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

5、 。战争开始前,军事后勤部门要为参战人员提供弹药及装备,战争开始后,军事物资和装备必须保持可以供应的状态:q 军工厂应该生产多少数量的各种战备物资和装备?q 应该为每一不同兵种的战士配备多少数量各种战备物资和装备才最合理?q 应该设多少后备仓库?后备仓库应该储存多少数量的各种物资和装备?q 战争物资和装备如何组织运输?物资生产与配给、储备与运输如何协调?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累的大量军事后勤保障理论、经验,形成和丰富了“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的理论与方法,并广泛运用于民用领域,形成和发展了现代“物流学”(Logistics)理论(二)现代物流的萌芽发展阶段- Logist

6、ics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物流对于美军及其盟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战场分布不同国家和地区,军需品的采购、运输、存储、供应,在当时被称为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二战后,Logistics的运作方法及理念在企业中广泛采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的物流概念(三)供应链管理阶段-SCM 20世纪90年代,人们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自此,物流管理逐渐扩大到整个供应链范围。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生产加工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直至由销售网络

7、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功能结构模型。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美国物流协会 CLM :(2003年)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欧洲物流协会(ELA: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 1994年:“物流

8、是在一个系统内 对人员及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 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日本物流系统协会 1997年: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有效地提供商品,对采购、生产和销售进行整合的一种营销战略。商流: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基础,信息流伴随着商流和物流。(一)两者的统一。商流与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二)两者的分离。商流与物流虽然密切相关,但各自又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商物分离说 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的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从来,商流,物流是紧密地

9、结合在一起的.商品交易一次,商品实体便发生一次运动,两者共同在流通过程中运动,但是运动形式不同.甚至今日,这种情况仍不少见.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二次大战后,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出现了明显的分离,从不同形式逐渐变成了两个有一定独立运动能力的不同运动过程,这就是所称的商物分离.商,指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物即物流,是商品实体的流通.你能想到几种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吗?请举例说明?表现形式1、商流在前,物流在后 商品的预购就是如此 2、物流在前,商流在后 商品赊销的条件下 3、商流迂回,物流直达在商流中,产品的所有权多次易手,但产品实体可能从最

10、初的售卖者直接送达最终的购买者。在这种场合,商流是曲线迂回地进行,但物流则不需要迂回进行,而是直达供货。 4、只有商流,没有物流 商物分离的条件?(教材)第二节 物流的效用在经济学中, 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 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的时候有所参考,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 第二节 物流的效用一、时间效用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个时间差,由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效用,称为时间效用。时间效用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缩短时间创造效用; (二)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 (三

11、)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二、场所效用(空间效用) 供给者和需求者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个空间差,由改变这一空间差所创造的效用,称为空间效用。空间效用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你能想到我国有哪些举措与之相关吗)(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南矿北运、西棉东送) (二)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三)从当地生产流入外地需求创造场所效用。 三、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 加工是生产领域常用的手段,并不是物流的本来职能。但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

12、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形质效用 (加工附加价值)物流业是高附加值的产业马克思早在100年前,就对物流业构成中首当其冲的运输业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论述:除了采掘工业、农业和加工工业,还存在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 这就是运输业。第三节 物流的分类 一、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和层次分类二、按照物流系统运动的过程三、按照物流系统功能结构分类四、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划分五、按照物流系统的客体划分为什么进行物流分类目的:便于管理 政府 市场监管、行业管理、规章政策 企业 市场定位、营销管理 科研机构 科学研究一、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和

13、层次分类宏观物流 社会物流,大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外部物流微观物流 企业物流三、按照物流系统功能结构分类运输功能子系统仓储功能子系统装卸搬运功能子系包装功能子系统流通加工功能子系统配送功能子系统信息处理功能子系统四、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划分城市物流 农村物流。五、按照物流系统的客体划分粮食物流钢材物流烟草物流医药物流 第四节 我国物流的发展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代表团第一次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q 1987年1月中国物流研究会举行首届大型学术年会,会议对国内物流研究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政府和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和力度

14、都不够,中国物流研究进展缓慢,但没有间断。q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尤其是流通体制改革、流通领域连锁经营的发展,以及1997年以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落后的物流状况引起国内外企业的广泛抱怨,物流研究逐渐引起重视物流概念引入前,我国一直存在物流活动,主要是储运活动,我国储运业基本相当于国外的物流业。一、发展阶段(一)准备阶段:1979-1999年(二)普及阶段:1999-2001年 2000年北京物资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 2001年增设6所院校校开设物流专业。(三)实施阶段:2001-2002年 全国有20多个省30多个中心城市是订了区域物流 发展规划。(四)全面启动阶段:2002-至今 2003年全国有75所院校设立了物流相关专业二、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举措q 2000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着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