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3.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0758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3.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60分)1.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先后创立了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重要基础。这一理论成果的取得除了进一步定量实验外,还综合了以下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A.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C. 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 D. 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的研究【答案】B【解析】【详解】亚里士多德的力学成果本身是不正确的,被伽利略推翻了,排除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为牛顿得出了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奠定基础,B正确;牛顿在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作用力和反

2、作用力定律,不符合“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排除C;牛顿综合了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不符合“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结合所学牛顿经典力学的内容分析解答。2.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此令!”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A. 改良社会风气B. 恢复汉族

3、传统C. 推翻专制统治D. 革除满清恶俗【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社会风气,故A正确;由材料可知其主要目的是改变社会风气,而不仅仅是为了恢复汉族传统,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封建专制问题,故C错误;“革除满清恶俗”是手段,而不是主要目的,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紧扣“主要目的”4字,注意辨别其它选项。3.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4、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C.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答案】B【解析】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都是在对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解决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不管是为了民族独立还是国家富强,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B项。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21世纪仍然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排除C项;邓小平理论、三

5、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D项。4.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A. 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B. 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C. 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D. 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前中国发生维新改良运动,但结果被清政府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资产阶级兴起了民主共和革命的道路,因此材料中时间“20世纪初”、翻译出版“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说明资产阶级

6、革命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C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政体之争”,排除D项。【点睛】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初”“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联系所学在20世纪前后在寻求救国道路的方式由改良转向革命分析解答。5.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

7、族统一战线D.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答案】B【解析】兴中会成立时的誓词带有大汉族主义色彩,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关于“人民”的认识,符合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前提下中华民族的含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制,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帝的目标,排除D项。点睛:兴中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中的“鞑虏”是指满清统治者,说明该誓词具有浓厚的大汉族主义,没有认识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还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孙中山的观点表明已经认识到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6.延安时期,

8、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主要是因为A. 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C.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阶段、领导者、动力、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D. 中国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阶段、领导者、动力、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C正确;AB是井冈山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无法体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毛泽东思想走

9、向了成熟”,排除D。7.下表为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合理推论应是:A. 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B. 新青年特别关注西方习俗礼仪是为了反对封建礼教C. 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新青年最主要的撰稿者D.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一股强大潮流【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最多,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故B项正确;A项错在“唯一”,应排除;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有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故C项错误;西方习俗礼仪在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中最少,

10、故D项错误。8.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A. 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B.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D.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C正确,D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

11、开放,新中国建设逐步摆脱了苏联模式,A错误;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9.史学界认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问题是认识到了民族的敌人,明确指出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这里的“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 B. 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C. 突出了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 D. 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革命理论【答案】A【解析】结合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以及题干中“民族的敌人”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三民主义“新”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选项错误,材料强

12、调的是民族问题,而不是阶级问题;D选项我们无法得出“最”这个概念。10.毛泽东同志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A.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出现的“半殖民地”的字样我们可以得出这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的理论,所以排除A、B选项。再根据“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可以判定,毛泽东是针对苏联的理论而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道路,由此可以确定为C选项,排除D选项。11.近代由思想家对前一阶段

13、学习西方的情况作出如下评论:“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魏源 B. 李鸿章 C. 严复 D. 陈独秀【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观念”三个阶段,材料信息“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反映出该思想家已经突破了器物层面,他向西方学习的“命脉”是“屈私以为公”即民主制度,因此最有可能是严

14、复,故C正确;魏源、李鸿章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B;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到思想观念,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屈私以为公”,联系所学维新思想的内容分析解答。12.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是指洋务运

15、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故C正确;A是戊戌变法,BD是辛亥革命,排除ABD。13.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他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其说明1860年代A. 华夷观念已经开始被打破 B. 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并实施C.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D. 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1860年”、“社会观念”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内忧外患之下,此时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材料“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不符合材料的“明显的标界意义”信息,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不符合“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的信息,排除D。故选B。14.徐继畬在1844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