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商丘九校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50219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开封、商丘九校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开封、商丘九校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开封、商丘九校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开封、商丘九校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8分)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形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

2、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 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 官员众多,政务繁忙D.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3、【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信息可知,秦朝将与皇帝及其家族有关的事情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体现了化国为家,皇权至上的特点,B正确;A、C是材料的表象,而问题是“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A、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选官问题,D错误。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4、,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A. 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B. 经济重心南移C. 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D. 边患危机解除【答案】C【解析】由材料“元代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到“明

5、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变化,主要由明朝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元朝就是统一的国家,故A项排除;B项完成于南宋,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解除”。5.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你们各位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非划一,则不敢结党矣。”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A.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B.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 思想控制不断加强D.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要统- 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影标准都必须啡我是从”“是非面一,则不敢结党实”说明是君主

6、专制不断强化,D正确;材料主要是君主集权,A错误;B中衰落不符合史实;C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A【解析】根据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可知,英国为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牟取暴利,而发动的殖民战争,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

7、用武力。”这种观点否认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A符合题意,故选A项。点睛: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大炮保护鸦片走私,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侵略扩张是资本主义的本性。7.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

8、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答案】C【解析】据材料“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开展,故维护主权、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流,这体现了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故C选项正确;当时晚清政府进行戊戌变法,没有再坚持“天朝上国”思想,故A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故B选项错误;西方的“主权”思想在中国传播,这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故D选项错误。故选C。8.津京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首祸”,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

9、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B.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C. 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信息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占领北京,慈禧携光绪帝逃亡西安,D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没有打到北京,只到天津静海,慈禧也没被赶出深宫,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高统治者是咸丰皇帝,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占领北京,慈禧携光绪帝逃亡西安,并不是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导致的,C错误。9.1938年初,日

10、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B. 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 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答案】D【解析】从1938年开始,日本以所谓放弃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和交还租界(这两项为当时废约的主要内容)来诱降重庆国民政府,主要对象是领导人蒋介石和汪精卫。在诱降汪精卫集团时,日本妄言要“援助中国从东亚的半殖民地地位中逐步解放出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

11、约”,它还嘲笑中国没有平等地位,被西方国家“不是当做一个盟国,而是当做一个工具使用。”,故A项错误;英美的外交不收日本的引领,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中国正在遭受外来侵略,国际地位并不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38年和1940年可以看出,受抗日战争形势影响,日本为了更好的侵华,改变了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态度,而1940年随着抗战形势的推进,英美为了保障在华利益,改变对中国的态度,故D项正确。10.1939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其后又颁布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等文件,分发给各战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此举意在A. 与中共

12、争夺抗战的领导权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D.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答案】C【解析】游击战术是中共常用的战术,材料中“游击干部训练班”“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的信息说明国民党认识到持久抗战的作用,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故C项正确;1939年属于抗战时期,此时国民党还没有显露出和中共争夺领导权的野心,故A项错误;材料俄信息不是反映出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故B项错误;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是淞沪会战,故D项错误。11.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

13、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A. 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B. 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C. 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D. 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1941年”“承租人应所定租额交租”“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说明抗战时期,边区政府一方面维护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也注重保护爱国地主的利益,这样做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土地革命时期农民不用交地租,故A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合法性,故B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对材料“1941年”“承租人应所定租额交租”“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

14、之权”的理解。12.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A. 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B. 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 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D. 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不是针对外国人”不能以此说明是对西方利益的维护,故A项错误;据材料“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可知,莫理循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

15、动乱,没有看到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影响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据材料“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可知莫理循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列强对“运动”的态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评价13.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等信息可判断,这是五四运动。19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