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 人民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9601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 人民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 人民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 人民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 人民必修2.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技巧与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难点:斯大林模式特点及其成因的认识。教学过程导入: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济建设路线,开展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但是,苏联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和弊端,日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概

2、念解释斯大林模式:又称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政治经济体制。(特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也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预习与交流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1背景苏联建立。1922、12 列宁逝世。 1924、1必要性(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 ,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 。2方针提出:1925年12月, 3过程 “一五”(192

3、81932)由一个农业国农业工业国(三个五年计划) “二五”(19331937)实现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 “三五”(19371941)因卫国战争爆发中断4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背景;落后的 难以适应 的迅速发展。 2方针提出:1927年, 3进程:1929年底 开始农业全盘 ,运动掀起高潮1930年 整顿、发展1932年 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1937年 农业集体化完成4特点:大规模、群众性;出现了一些过火行为。5评价积极: 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为社会主义 创造了条件,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消极:与当时

4、农村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挫伤 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探究:如何评价农业全盘集体化三、斯大林模式1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 ,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2特征;经济:高度 ,指令性计划,“计划就是法律”。政治:高度 ; 大清洗运动。思想文化: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行政干预 。问题存疑重点:斯大林模式评价(1)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2)保证了党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3)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系,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小结: 斯大林模式的

5、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足以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提高,影响了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二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板书设计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实施的原因 2.主要内容 二、苏联的成立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 2农业集体化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教学反思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