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三历史第十七次考试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49556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三历史第十七次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高三历史第十七次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高三历史第十七次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三历史第十七次考试 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七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史记记载,禹死前禅位给伯益,后来伯益将天下让给了启。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却记载,启在禹死后立即讨伐伯益,夺取了天下。上述记载表明A. 对先秦史的研究应更注重实物史料B. 成书于西汉的史记叙述更加客观C. 两书相互印证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D. 明辨史料的可信度是研究历史的前提【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于启取得天下的方式,两部史书记载是不同的,这表明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明辨

2、史料的可信度,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更注重”;史记是史书,加上作者的主观意志,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更为接近”。2.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A. 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特征B. 土地兼并是瓦解等级社会的重要手段C. 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要素D. 封建社会土地耕作面积并未显著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在封建经济内小农和地主经济地位的沉浮,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经营,这就会使所有人在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

3、的经济地位,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内的竞争性,故C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个人经济地位处于变化中,具有不稳定性,并不是小农经济,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土地兼并,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强调土地耕作面积是否增加,故D排除。3.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A. 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B. 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 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D. 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材

4、料反映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并没有体现菲律宾所受的影响,排除A;由材料“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专业的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选B;C中“完成了”不符合所学,排除C;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4.下图为明代和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不同描绘,这反映了A. 清代宫廷绘画流行写实画风B. 西方人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C. 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D. 中外交流拓展了国人的世界视野【答案

5、】D【解析】【详解】第一幅明代图中写到“一臂国在西海只北,其人一目一孔一手”,反映出明代对异域停留在想象空间,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观察第二幅清代图并结合所学看出所画之异域人物已基本接近当时外国人物的身体特征、着装打扮等,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已有较多真实的接触,了解了他们,这主要得益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传教士在中西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故D正确;第二幅图不属于宫廷画,排除A;两幅图反映的是明代与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认识,并非西方人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排除B;两幅图反映的是明代与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认识,无法体现是否存在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5.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

6、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企业形式设厂数资本(万元)资本所占比重官办371007.89.2%官办招商集股6356.43.2%官督商办273.80.7%官商合办301139.910.5%商办4168277.776.4%合计49110855.6100%A.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D.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表中“商办”“官商合办”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得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A项;“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没有涉及与农业所

7、占比重的比较,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情况,排除B项;表格中没有涉及到对民族资本主义干预的信息,无法体现“夹缝”,排除C项;“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无法得出列强放松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D项。6.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A. 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B. 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C. 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D. 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商人在社会动荡时希望建立统一稳定的政权,在党派斗争时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商

8、人在自身利益权衡与时局多变的形势下的复杂心态,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商人救国意识,故排除。B项,商人支持革命共和说明其政治态度并非保守,故排除。D项,商人希望政府为商业提供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而不是求得保护,故排除。7.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的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由此可知,六届六中全会A. 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C. 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革命对象D. 彻底纠正了

9、党在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的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六届六中全会否认照搬照抄别国革命经验,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与中国变化中的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国内矛盾变化,以推动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入一个新阶段,故B项正确。A项,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开始”说法有误,排除。C项,1940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故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8.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

10、北京举行扩大工作会议决定,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等。中共中央的此举意在A. 调整措施改善经济困难形势B. 反思错误着手改革经济体制C.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工业道路D. 放弃行政手段凸显市场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大跃进运动等原因,我国1959年到1961年面临严重困难。由材料“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体现了我国调整措施改善经济困难形势,故选A;材料尚无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起,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工业道路,排除C;当时我

11、国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不可能放弃行政手段,排除D。9.当自然常常被古老的民族看作是混沌、神秘、变化无常的时候,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人却将之视为一个独立于人的有规律的整体,并创造出一套数学语言来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表明古希腊哲学A. 蕴含着理性思维B. 特别强调以人为本C. 否定了上帝权威D. 转向自然科学研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将之视为一个独立于人的有规律的整体,并创造出一套数学语言来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可知,古希腊哲学注重对自然的研究,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存在一定规律,并试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体现出一定的理想思维,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调以人为本”“否定了上帝权威”,排除

12、BC;材料信息只是反映古希腊哲学存在理性思维,没有体现此前古希腊哲学研究的内容,无法体现“转向自然科学研究”,排除D。10.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B.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C.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D.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方殖民掠夺与扩张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

13、条件恶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甘蔗生产成本下降对蔗糖价格的影响,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甘蔗生产成本下降对蔗糖价格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

14、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限,不是蔗糖逐渐普及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团体(第一国际)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它以自己的宣传工作和参加各种罢工的行动引起了很大注意。但它于1873年分裂,主要是因为其成员除了社会主义者以外,还包括缺乏纪律性、经常不和的浪漫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这反映了A. 马克思主义是第一国际的灵魂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C. 民主主义发展致第一国际解体D.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第一国际

15、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纲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是说明马克思主义与第一国际的关系,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民主主义导致第一国际解体,故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第一国际是如何产生的,故D排除。12.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积极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倡导自由贸易。但从2017年开始,特朗普政府称其为“我们国家史上,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最糟糕的经济贸易”导致美国人的金钱流失、就业机会流失。这主要说明A.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B.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C. 资本输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输出国经济发展D. 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成为世界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资本输出国,“导致美国人的金钱流失、就业机会流失”说明资本输出造成美国经济发展受阻,故C正确;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A错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