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三中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49471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哈三中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哈三中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哈三中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哈三中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哈三中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 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三中2019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浄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井交回。第I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条长约1000千米的高铁路

2、中有四个站点,列车在这四个点的停靠情况知下图所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 四个站点中,甲地最有可能是A. 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B. 高铁建设成本最低的城市C. 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D. 现代物流业最发达的域市2. 下列关于该条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两站点距离较远是因为地势起伏大B. 甲、乙站点距离太近,造成资源浪费C. 丁地常住人口可能会大量向丙地流动D. 丁地班次太少,不利于人口流动3. 影响该条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A. 建设高铁的技术B. 政府政策C. 沿线地形地质条件D. 经济发展需求【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人口老龄化程度一般和当地经济发达

3、程度有关,经济发达城市的生活条件好、医疗卫生水平高,人口寿命长,受生育观念影响,部分城市出生率低,因此老龄化严重(部分农村由于青壮年人口迁出,老龄化严重,但是农村一般不会有高铁站点),因此A项错误;高铁建设成本主要受地形起伏、河网密度、人口搬迁数量、地质条件影响,图文信息没有四个站点的影响成本的因素,因此B项无法判断,且高铁建设成本和停靠次数没直接联系。从图中信息可以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站点的最大差别是每天停靠班次多少,每天停靠班次越多,说明该站点城市规模越大,在该城市上下车的乘客越多,因此流动人口越多,所以C正确;高速铁路的最主要运输对象是人,而现代物流的运输对象是货物,因此D项错误;故选C。

4、【2题详解】高速铁路线路一般较平直,遇到起伏较大地形一般是采用以桥代路或修建隧道等方式,这样才能高速、安全运行。山区公路一般是沿等高线修建,线路弯曲、长度较长,站点之间距离较远。乙、丙站点距离较远是可能是乙、丙之间没有大的居民点,人流量小,没必要设站点,因此A错误;甲、乙站点距离太近是因为二者人流量均较大,可能是当地的流动人口,也可能有在该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乘客再次换乘其它线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及时疏散乘客不是资源浪费, B错误。丁地常住人口向左流动要依次经过丙、乙两站点,丙地停靠班次多,应该是较大的城市,丙丁之间经济差距大,丁地部分常住人口可能是在丙地工作,下班返回丁地休息;乙丁两地停靠

5、班次相差不大,城市规模、经济差距不大,人流量一般不大。因此C项正确。丁地班次少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流动需求量小,现有班次已经能够满足当地的人口流动需求,D项错误。故选C。【3题详解】一般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主导因素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D项正确;高铁建设的技术难度较大,没有技术也可以让别的国家来承建高铁,因此A项错误;修建高铁、后期维护都要大量资金,建成后要有大量乘客才能维持高铁运营费用,因此只有政府政策支持是不够的,B项错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是次要因素,沿线地形平坦、地质稳定则修建难度小,沿线地形起伏大可以以桥代路或打隧道解决,这是工程量大而已。地质不稳可以避开该区域,因此C错误

6、。故选D。【点睛】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下图为亚洲部分国家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 正确反映图中所示信息的是()A. 四国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相对1960年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B. 近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橡胶产量稳居亚洲前两位C. 近年来,亚洲橡胶生产呈现出由中南半岛向马来群岛扩展的特点D.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马来西亚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明显降低5. 马来

7、西亚橡胶产量比重变化显著原因可能是()A. 适宜种植区面积缩小B. 自然灾害频发C. 生产成本升高D. 石油价格上涨6. 橡胶适宜种植的海拔为600800 m,中国橡胶主要种植区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海拔已经突破1 000 m。今后,中国提高橡胶产量的最主要途径是()A. 培育优良品种B. 提高单产水平C. 增加劳动力数量D. 改善交通条件【答案】4. D 5. C 6. B【解析】【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泰国、印度尼西亚橡胶产量稳居亚洲前两位;图中无法判断亚洲橡胶生产呈现出由中南半岛向马来群岛扩展的特点;图中自1972年以后马来西亚橡胶产量占

8、世界比重明显降低。【5题详解】马来西亚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明显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地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气候没有显著的变化,故适宜种植区域面积不会有较大的变动;该区域为季风气候,自然灾害的影响一直存在;石油价格上涨,对橡胶产量比重影响不大。【6题详解】中国橡胶主要种植区种植的海拔已经突破1 000 m,说明品种已经得到改良,因此今后提高产量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劳动力数量不是最主要途径,改善交通主要是加大运输,对产量影响不大。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

9、创造了有利人口条件的时期。读“20052015年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中国总抚养比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期间“人口红利”最大的年份及此年非劳动年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重分别为()A. 2005年38.8%B. 2009年26.9%C. 2010年34.2%D. 2010年25.5%8.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到2025年()A. 甲升高B. 乙降低C. 丙明显降低D. 甲、乙、丙均降低9. 针对图中丙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下列应对措施科学的是()A. 适度延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标准B. 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C. 适度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D. 扩大城市规模

10、,减少耕地【答案】7. D 8. A 9. C【解析】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为甲、乙数值之和,故丙为中国总抚养比。2010年中国总抚养比最低,因此是人口红利最大的年份。结合材料可知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而题干中问的是非劳动年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重,因此要低于2010年中国总抚养比。【8题详解】据我国目前状况可知,我国老龄化趋势在增加,因此乙代表少儿抚养比,甲代表老年抚养比。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出生的人口会增加,而且到2025年,这部分人口还并未转化为劳动力,因此中国总抚养比(丙)和少儿抚养比(乙)会增加;老年抚养比(甲)会缓慢上升。【9题详解】图中甲反映

11、了老年抚养比在上升,适度推迟退休年龄可缩小老年抚养比,但减少养老金会加重老年人负担,不可取;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以及减少耕地不可取;适度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老龄化。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2016年$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与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变化显著。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0. 2016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其原因最可能是A. 社会文化因素B. 城市基础设施改善C. 产业转

12、移D. 卫星城市的建立11. 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B. GIS可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C. 城市交通拥堵会使城市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D. 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改善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答案】10. A 11. D【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天津、上海等超一线城市拥堵情况较下降上一季度显著,这种时间短见效快的原因最可能是社会文化因素,如交通法规的实施,错开上班高峰,智能化交通管理等,A正确;城市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和卫星城市的建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效果明显。【11题详解】在城效重

13、点开发房地产,对人们生活和上下班不方便,也不符合城市布局原则,D说法不下确。【考点定位】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试卷包括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选考题,考生根据条件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的的湖位于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构造淡水湖,通过德瓜德罗河与波波相通,潮水主要来自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该湖与波波湖近在咫尺又同为内陆湖但却形成一淡一咸的奇观。马铃薯性喜凉,地下块生长偏好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环境。的的湖流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印安人发明的“台田”技术(在湖畔平原修筑沟渠、水塘与

14、高台)使马铃薯产量得到显著的高。图A示意的的喀喀湖和波波湖的位置。图B为“台田”技术示意图(1)说明的的喀喀湖形成过程。(2)分析的的喀略湖与波波湖形成一淡一咸的原因。(3)说明“台田”技术在马铃薯保产增产中的作用。【答案】(l)板块相互挤压,地表褶皱隆起断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汇入,积水形成湖泊。(2)的的喀喀湖不断得到山地大最冰雪融水和雨水的淡水补给(冲淡);海拔比波波湖高,湖中盐分通过河流排入波波湖中,盐分在湖中积累少。波波湖是个海拔较(的的喀喀)低的内陆湖,从的的喀喀湖输入的盐分不断在湖中积累,湖水盐度升高变咸。(3)修筑台田抬高了农田的地势,方便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分

15、,同时使土壤变得深厚疏松,利于地下薯块生长;该地气候干湿分明,修建沟渠、水塘,利于雨季排蓄洪水,早季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早涝灾害发生。【解析】整体分析:构造湖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褶皱构造,可能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在盆地中汇集,形成湖泊,所以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湖泊有外泄河流形成淡水湖,没有外泄河流,形成咸水湖。台田模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减轻了旱涝灾害。(l)根据材料,的的喀喀湖是构造湖,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相互挤压,地表褶皱隆起断裂形成构造盆地。然后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汇入,积水形成湖泊。(2)的的喀喀湖有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也有一定的雨水补给,这些都是淡水补给。的的喀喀湖海拔比波波湖高,有河流流出,湖中盐分通过河流排入波波湖中,盐分在湖中积累少,所以湖水是淡水。波波湖海拔比的的喀喀湖低,是内陆湖,湖泊没有外泄河流,从的的喀喀湖输入的盐分不断在湖中积累,湖水盐度升高变咸,湖水是咸水。(3)土壤肥力决定于土壤的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修筑台田抬高了农田的地势,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便于下渗,排入沟渠中。避免土壤水分含量太高,同时使土壤变得深厚疏松,利于地下薯块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