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城市与老去的乡村.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49389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轻的城市与老去的乡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年轻的城市与老去的乡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轻的城市与老去的乡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轻的城市与老去的乡村.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轻的城市与老去的乡村由于家父年老多病的缘故,近年来不得不增加了些回乡探亲的安排。 阔别多年的故乡,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就如同操劳了一生的家父,已经老了。去年的印象是这样,今年的印象更是这样。最近的一次回乡,是在炎热而且多灾多难的暑期。喜的是,地处山东南部沂蒙山区的老家,固然炎热难耐,但绝对算得上风调雨顺,花生、玉米等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即。从我1981年上大学离开到现在,整整30年,一个七八百口人的村庄,仍然是七八百口人,几乎没有增长。有变化的是,村子变大了,过去村头的一些适合或不适合种庄稼的地方,都变成了新房子。一条窄窄的村村通公路通到村里,一些模仿城市楼房格局而建的新式农民住宅占据了

2、公路旁边的有利地形。而村子中心的街道格局仍然如同30年前一般。有变化的是,大量的老宅子已经人去楼空,任其荒废着。由于早年的村庄规划中根本没有机动车的概念,街道都过于狭窄,能进独轮车就行,在如今种地都已经机械化的时代,已经不再适合年轻人居住。因此,几乎所有老宅子都随着老人的去世而荒废了。村庄的野草显示出勃勃生机,几乎无视人的存在,甚至是有意地向人类争取存在的空间。家父仍住在老宅子里,前后左右已有数家住宅无人居住了。当年我读初中高中的一所联合中学也早已变成了联合小学,招收前后7个村子的小学生,一至六年级,总共只有三百多名学生。正是农闲的季节,地里干活的人多是老人或妇女。在村子里转转,有时会见到一些

3、*十岁的老年人,因失去了劳动能力,天凉的时候出来晒晒太阳,天热的时候出来乘凉。村子里的年轻人,准确地说,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外面打工去了。这也难怪,虽然如今政策好,种地不再纳税、也不再经常“被集资”了,但只要身体好的,都想在外面多挣点儿活钱。一些叔叔辈的,六十多岁了仍在外打工,直到干不动了,再回家养老回到家里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农活,种点粮食蔬菜自己吃着,用打工挣来的钱买点烟酒油盐消费。年轻打工者中,部分人仍种着家里的承包地,农忙时回家种地收割,农闲时在外打工。更有一些年轻人,全家在外打工,完全脱离了土地,只在春节时回家过个年。有些人直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着。而他们平时无人居住的房子,一律大

4、门紧锁。偶尔会遇到几个孩子,使这个年老的村庄多少显出一些生机或希望来。但这些孩子,无论独生非独生,都没有跟爷爷奶奶学习种地的打算,即使平时会给大人做一些帮手,干一些家务活之类,但几乎从不下地干农活,因为他们已经志不在此。正赶上人口普查的准备阶段,我们村超生人口仍然存在,约20人,前后村都较少,顶多10人左右。当然,这并不是一年超生的情况,而是若干年的积累。因此情况并不严重。长期生活在城市,时不时的会感受到人口多的压力与不便。这可能与中国的城市化有关。虽然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但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不久,几乎百分之百的农村年轻人进入了城市。有了大量年轻劳动力的稀释,中国的城市正日益变得年轻。但是

5、,没有了年轻人的农村却已经老了。农村的老,除了表现为老年人、妇女负责种地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接班人。农村出生的年轻人,最终都是给城市准备的。因此,近有研究者称中国已经出现老龄化社会的城乡倒挂问题,实在不足为奇。看不到干农活的年轻劳动力,而庄稼又长得那么好,除了老天帮忙外,主要依靠的是机械化与高科技。一些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割,全部依赖机械化操作。受产业化的冲击,农户不再养猪,种地也就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只用化肥了事,而且使用量在逐年增加;锄地等田间管理的活儿,如今撒撒除草剂、打打农药就齐了。农业劳动整体上比过去轻松多了。虽然如此,播种、收割都有极强的时间要求,而且并非所有作物都适于机械

6、化操作。因此一些老人多选择容易收割的农作物播种,比如不种花生而改种大豆等。家父65岁以后,我就时常劝他少干点儿,反正不缺吃用,也不缺钱花,别累着。地里的活,多是适合年轻人干的重体力活,经常是想省力气而省不下来。家父就是前年在地里干活摔伤了腰部并严重影响健康而停止劳作的,否则根本不会停下来的。因为许多比家父年长的老人至今仍在地里忙碌着。由于停止了繁重的农活,加上必要的治疗与休养,家父的健康状况比去年好了许多,虽然由于受伤而驼背得厉害,但生活上基本可以自理。想把他带到城里来,操劳了一生的家父又不习惯。村里老人偶有议论的,是正在进行中的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推倒全部农村村落盖楼房,让农民住进楼房里去,将传统的村庄改造为新式的社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听起来固然不错,但理想终归是理想,落实起来难度颇大矣。别的不说,单单农村的老人便非常不适合住楼房。北京市一些没有电梯的6层楼房,仅仅随着老年人的增加便显出其弊端来,政府正积极为这些多层楼房加装电梯。而农村的老人也不会仅仅为了某些人的理想而适合住进楼房的。也许,楼房是适合年轻人的,而老人更适合住平房。因此,我以为,适合年轻城市的楼房居住模式,万万不可强行推广到已经严重老化的农村去,否则,会生出无穷的弊端吧。(责编田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