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巨鹿二中高一化学期中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9346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巨鹿二中高一化学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巨鹿二中高一化学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巨鹿二中高一化学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巨鹿二中高一化学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巨鹿二中高一化学期中 1.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巨鹿二中高一2017秋季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B. 标准状况下,22.4LH2和O2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AC. 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是22.4 LD. 1 mol SO2的体积是22.4L【答案】B【解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氢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分子数为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n=计算,故C错误;D、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体积不

2、一定是22.4L,故D错误;故选B。2.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A、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是左物右码,A错误;B、固体溶解在烧杯中进行,B正确;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D、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中,D错误,答案选B。【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3.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CO和bmolO2,点燃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原子守恒,a mol CO和bmol

3、O2中碳原子数为amol,O原子数为a+2b mol,所以容器中碳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答案选C。考点:考查原子守恒。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称量10.05g固体C. 液体加热D. 10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答案】C【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A错误;B、托盘天平只能读数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0.05g固体,B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需要用试管夹,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正确;D、应该用1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D错误,答案选C。点睛:选项B和C是解答的易错

4、点,注意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构造特点、量程、读数规则等。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 mol/L,则此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1 mol/LB. 0.15 mol/LC. 0.2 mol/LD. 0.25 mol/L【答案】C【解析】根据溶液是电中性可知,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 mol/L20.4 mol/L30.2mol/L,答案选C

5、。6.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在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A. 当它们的体积、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B. 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C. 当它们的质量、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D. 当它们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答案】B【解析】Ne、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0、2、32,相对分子质量:O2NeH2。A项,当它们的体积、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三种气体的密度(O2)(Ne)(H2),错误;B项,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气体的压强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则三种气体的

6、压强P(H2)P(Ne)P(O2),正确;C项,当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体积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质量相同时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H2)n(Ne)n(O2),三种气体的体积V(H2)V(Ne)V(O2),错误;D项,当它们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三种气体的质量m(O2)m(Ne)m(H2),错误;答案选B。【点睛】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都可以由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mMRT推断得到。7.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 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

7、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 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相等,因为摩尔质量不相等,则质量不等,根据密度的定义,密度不相等,故错误;B、两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前者中子数为16,后者为14,则中子数不等,故错误;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两者物质的量相等,前者电子为14,后者为14,因此等物质的量时,两种物质所含电子数相等,故正确;D、质量相等,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等,则物质的量不相等,质子数不相等,故错误。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微粒数等知识。【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B. 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C. 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D. 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答案】D【解析】A、B项均未指明标准状况;C项,标况下H2O为非气态。9.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它们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7:16B. 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16C. 它们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12D. 它们所含氢的质量比为17: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分子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当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即:17:

9、16,A正确;B.原子个数之比:(175)/(164)=85/64,B错误;C.氢原子个数比:(174)/(163)=17/12,C正确;D.所含氢的质量之比等于氢的物质的量之比,即17/12,D正确。故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10.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B. 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C. 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D. 将制得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答案】C【解析】A、溶解时不是越稀越好,如果溶液太稀,蒸发时就要消耗很长时间和大量热量才能蒸干,故A错误

10、;B、滤液应该移至蒸发皿加热浓缩,故B错误;C、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滤液,以免晶体受热后飞溅出来,不仅造成损失,而且可能因此发生意外事故,故C正确;D、晶体应该用少量水洗涤,否则制得的晶体会有很多溶于水而损失,故D错误;故选C。11.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

11、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SO42-,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据此确定加试剂的顺序。【详解】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SO42-,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即一定在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

12、后再加盐酸,即在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或或,故合理选项是A。【点睛】本题考查了粗盐提纯过程中的试剂的加入顺序,掌握每种除杂试剂的加入的目的是理解加入顺序的前提,难度不大。12.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滤纸。只应用上述仪器或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 蒸发B. 萃取C. 过滤D. 蒸馏【答案】A【解析】蒸馏需要冷凝管,所以蒸馏实验不能完成,答案选D13.用10 mL的0.1 molL1 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

13、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 322B. 123C. 133D. 3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等量的BaCl2使Fe2(SO4)3、Zn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设Fe2(SO4)3、ZnSO4、K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x、y、z,则由Ba2+SO42-BaSO4,可知x3=y1=z1=1mol,则x:y:z=1:3:3,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即浓度之比为1:3:3,故C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离子的浓度关系。14.在0.5L某浓度的 NaCl 溶液中含有0.5mol Na+,对该溶液的说法不正

14、确的是( )A.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B. 该溶液中含有58.5g NaClC. 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g NaClD. 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钠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所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0.5=1mol/L,A正确;B、钠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所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0.5mol58.5g/mol=29.25g,B错误;C、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配制100mL该溶液需用5.85gNaCl质量为0.1L1mol/

15、L58.5g/mol=5.85g,C正确;D、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量取100mL该溶液倒入烧末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L1mol/L=0.1mol,D正确。答案选B。考点:物质的量浓度15.“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B. 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C. 待溶液蒸干后即停止加热D.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答案】C【解析】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液体,否则易损坏滤纸,故A错误;B蒸发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安全事故,故B错误;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C正确;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D错误;故答案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