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对儿童的伤害种种.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48336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对儿童的伤害种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视对儿童的伤害种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对儿童的伤害种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对儿童的伤害种种.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对儿童的伤害种种如今,大众传媒已深入每个家庭,成为不可或缺的东西。而电视又是每个家庭接触最多的大众媒介,电视不仅仅是成人了解信息、娱乐的主要工具,也已经代替父母与伙伴成了许多孩子的主要伴侣。然而,任何媒介都是双刃剑,既惠及儿童,又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电视对儿童价值观的伤害众所周知,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是在不断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如今,可以说儿童除了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以外,接触最多的就是大众传媒,因此,儿童基本生活在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中。然而,现在媒介特别是电视的各种节目功利性十足,对名利、金钱的追捧得到不同程度的凸显,势必对儿童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公德行动情景剧

2、中有位孩子的午餐费就高达100元。如此贵族化的儿童电视节目会对孩子的消费观造成不良影响,让家庭优越的儿童沾沾自喜荒废学业,甚至产生瞧不起贫困学生的心理;让家庭贫寒的儿童产生自卑感,羡慕有钱同学的生活,认为金钱至高无上。如今,针对儿童的广告越来越多,广告商大力赞美消费的好处,将琳琅满目的商品介绍给儿童,这对商家来说促进了销售,对儿童来说满足了消费欲。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不断鼓吹消费的儿童广告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儿童电视广告中过度地赞美消费,难免使儿童产生不切实际或者不必要的消费,对豪华、高档消费的追求,造成虚荣心的极度膨胀。现在学生中出现的攀比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电视对儿童心理发育的伤害当

3、前,电视中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各种成人节目和成人广告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儿童的心理早熟、语言和行为越来越成人化。2008年6月4日,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几天前到一个朋友家祝贺其乔迁之喜,刚坐下说了一句,老兄,祝贺你搬新家了。没想到正在旁边玩耍的新房主人的7岁小男孩接过了我的话茬,搬新家了,偏偏赶上量多就算量多我也不怕,因为我有全新。”网友表示,自己听到这话的时候,顿时惊呆了,当时那个朋友也很尴尬,只好无奈地说了一句,“唉,都是少儿频道看多了”。暂且不论卫生巾广告对孩子是否有害,只问这类广告为什么会出现在少儿频道?少儿频道主要是针对少年儿童,按生理常识来讲,卫生巾并不是儿童的消费

4、物品,儿童也不是卫生巾的目标消费者,这类广告理应放在成年观众较多的综合频道。我们的媒体也应该考虑到,在儿童对生理卫生常识没有一点了解的情况下,观看了这类电视广告后,他们怎样认识广告内容,会有什么反应,会给儿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电视节目语言也日趋成人化。有一个宝宝秀之类的娱乐节目,男主持指着女主持人问小宝宝:“喜不喜欢姐姐啊?”宝宝回答:“喜欢。”男主持又问:“长大了想不想娶姐姐啊?”宝宝幼稚地回答:“想。”女主持人马上说:“那我等着你哦。”场下一阵爆笑。孩子,天使一样的面孔,纯洁的心灵,这样的问题有意义吗?博得了观众的笑,却让人笑得那么不健康、不欢畅。现在表现爱情的电视剧越来越多,连动画

5、片也凑热闹,画面也越来越大胆。儿童对爱情、婚姻根本没有任何概念,他们过早地接触这些成人谈论的话题,让他们本来天真的心灵过早地成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势必造成不好的影响。电视对儿童性格培育的伤害当前,电视节目中暴力镜头越来越多,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2007年,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网民的热烈讨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媒介暴力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媒介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各国研究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儿童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对社会上的是与非分辨不清,在收看暴力电视节目时,会觉得电视中的情境很令他们向往,受节目所宣扬的“英雄主义”假象的

6、迷惑,甚至会去模仿电视中的不当行为。研究者指出:暴力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包括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短期效果主要为:人们可以从电视暴力中学习暴力行为;若学习暴力将得到报偿,遇到类似情境,观众较易倾向于使用暴力。儿童正处于一个接受新事物的阶段,面对暴力镜头带给他们的刺激,却没有能力抵抗它所潜藏的危害,当他们不断地看到这些镜头时,暴力元素就会在他们的头脑里形成很深的印象,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模仿镜头中的暴力行为,体验做“大哥”的虚幻感觉,脾气也会变得暴躁,叛逆性很强。暴力节目还会使儿童对社会产生消极的观念,认为这个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争斗的社会,现实世界也像电视上呈现的那样充满危险,他们也就开始不再相信任

7、何人,缺乏安全感,最终会变得愤世嫉俗、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疑惑,进而养成说谎、戏弄别人的习惯。电视对弱势儿童的伤害弱势儿童主要包括心理障碍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孤儿等,农村儿童、民工子弟、边远地区儿童数量很多,但是受到媒介关注的几率大大小于城市富裕家庭儿童,因此,也属于儿童弱势群体。电视节目通常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富裕儿童,肯德基、麦当劳、游乐园这些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被提及的消费符号,对农村儿童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且对城市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优越性的大规模的报道,势必造成农村、城市贫困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埋怨、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对金钱的追求,而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美德。电视节目中就算是有弱势儿童也只是城市儿

8、童下乡去体验生活去献爱心,媒体则用一种俯视、同情的角度来报道,无形中造成了对农村儿童与弱势儿童的不公平对待。事实上,中国3.67亿儿童中,城市儿童只占20%,而其余80%都在广大农村,他们却难以成为儿童电视的主体。儿童不仅仅是电视的观众,他们还应该是电视的参与者,媒介参与是一种很重要的媒介活动。而如今,弱势儿童相对于普通儿童来说,媒介参与机会是极少的,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这两类儿童在现实中的不平等,影响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多儿童节目也设置了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网络等交流互动平台,但是对贫困儿童来说,他们能看得上电视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本就没有条件发短信、打电话,更别说上网了,只有家庭条件较好的儿

9、童才有机会通过这些方式参与到节目当中。而且,媒介大都集中在城市,较少关注农村地区的儿童,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儿童,导致他们在媒介上发言的机会较少,参与制作媒介产品的机会较少,影响了这部分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媒体在报道残疾儿童或者心理障碍的儿童时,不是站在这些孩子的角度去真正地关心他们,而是极力挖掘可以吸引大众注意力的元素,比如贫困、痛苦等。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灾区儿童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媒体却不断采访,问他们地震当时的情况。要知道,他们在那个时候还处于地震的恐怖当中,如果不停地回忆,会让他们更恐惧,留在心底的阴影挥之不去,从而形成心理疾病。有的电视媒体报道地震中受伤导致截肢的孩子时

10、,直接将其伤口处展现在屏幕上,渲染他们痛苦的表情,不断地追问今后的打算。还有一些电视媒体不断邀请灾区孩子参加各种节目、晚会、盛大的仪式,这也同样是一种潜在的伤害。受灾的孩子们需要关爱,但不是邀请他们上节目、说几句安慰的话、好心人送上几件礼物就可以解决的。在很多好心人关心他们时,可能感到温暖,不害怕,但是当媒体不再关注他们时、没有好心人送礼物时,他们很可能会觉得更加孤单,对社会产生失望感,无所适从。电视媒介对儿童的伤害远不止以上几点,比如过分注重教化功能而抹杀了儿童的娱乐天性,抑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传媒必须意识到自身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给儿童一个较为单纯、健康的媒介环境,使他们能健康成长。注释:李谷:少儿频道播女性用品广告遇尴尬央视称很正常,人民网传媒频道卜卫:媒介暴力与儿童,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11期朱颖 李翟:电视媒介对儿童报道的矛盾,当代电视,2004年第10期陈佑荣 朱礼科:警惕儿童电视成人化和贵族化我国儿童电视分析, 中华传媒学术网(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