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48010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第二环节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模块1 第二环节 通史冲关织线成网教师用书一、先秦时期社会转型及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史实一、夏商周时期1政治上(1)社会性质:奴隶社会。(2)夏:第一个国家政权。(3)商:内外服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2经济上(1)农业:耒、耜耕作,井田制。(2)手工业: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3)商业:出现职业商

2、人和货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3文化上(1)文字:文字产生,甲骨文、金文。(2)艺术:早期绘画和大傩之舞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二、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1)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和诸侯争霸使分封制被破坏。(2)封建制度确立:各国经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封建制度。2经济上(1)农业: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2)手工业: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3)商业: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都会出现。3文化上(1)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科技:石氏星表。(3)文学艺术: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出

3、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对点训练1(2017山东潍坊联合抽检)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嫡长子继承制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 D按遗嘱继承制解析:选A。从材料内容分析“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2(2017山东潍坊联考)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4、。”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提取出的有效信息是“亲属关系就是”“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即这种关系是“愈远愈薄”,明显,这就是血缘关系远了,亲属关系也薄了,所以这与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一致,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的结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到分封的情况,故D项错误。二、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先秦文化向封建文化的过渡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5、,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核心史实1政治上(1)秦朝:完成统一,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全国建立。中央: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分封,置郡县。秦法:细密而严苛。(2)汉代: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选官实行察举制。2经济上(1)农业:汉代犁壁的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使牛耕得到推广;漕渠、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2)

6、手工业: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秦统一了货币,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文化上(1)思想:秦朝:“书同文”并加强思想控制。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武帝时: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2)科技: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3)文学: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对点训练3(2017河北正定期中)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

7、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解析:选A。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题干反映出君父在家庭、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地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A项正确;君父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着特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家长制作风体现的实质,故C项错误;皇帝与官吏之间是君臣关系,而非宗法关系,故D项错误。故应选A。4(2017山东烟台抽检)“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

8、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解析:选B。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错误。三、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

9、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核心史实1政治上(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经济上(1)农业:三国时期发明翻车;江南得到开发;北魏推行均田制。(2)手工业: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要突破。3文化上(1)思想: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出现“三教合一”现象。(2)文学艺术: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为代表。(3)科技:南朝祖冲之与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

10、系统的一部农书。对点训练5(2017河北承德联考)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当时似乎有这种规律,每辞官一次,在社会上的名气就升一节,故许多人以辞官为手段,来捞取更大的名气。与品题之风盛行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郡县制C察举制 D科举制解析:选C。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且主要用于先秦时期,故A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察举制是汉代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

11、职的制度,与材料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立的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得到保障的是父亲的利益,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强化亲情关系,这符合儒家纲常伦理中和谐的主张,表明西晋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阶段特征隋唐时期建立

12、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核心史实1政治上(1)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2)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2经济上(1)农业: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荣。(2)手工业:丝织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3)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海上丝绸之路发达。3文化上(1)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发

13、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2)艺术: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3)文学: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对点训练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解析:选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封拜官职,需先经中书省,再经门下省,最后由尚书省下的吏部去执

14、行,可见三省体制对皇权的独断专行有一定的约束。答案为D项。8(2017陕西咸阳抽检)“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当时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利诱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北宋时期出现,而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推行,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中这种

15、现象无直接关系。五、宋元时期中华文明发展全面领先于世界的又一高峰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核心史实1政治上(1)宋初采取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掌行政、军政、财政,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2)元朝:废三省,实行行省制。2经济上(1)农业: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2)手工业: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3)商业:城市商业繁荣,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