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47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缺.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7562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郑州47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郑州47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郑州47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郑州47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郑州47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47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后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母系氏族时期 父系氏族时期商朝 西周2观察下图并作比较,判断正确的选项是:图1 敦煌壁画中的犁 图2 18世纪晚期欧洲的新式犁曲辕犁早在中国汉代即已使用了;曲辕犁在中国出现至少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农业工具和农耕技术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处于“蒸汽时代”的欧洲农业技术革新,滞后于同时代工业的发展 3下图展示的耕作方法,可能出现在谁生活的时代?董仲舒 贾思勰 宋应星 徐光

2、启4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 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5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皇帝征召 乡举里选公府与州郡辟除 举孝廉6九品中正制发展到西晋以后,中正考评士人,主要看重:才能;家世;品德;门第 7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削弱了皇权 D有利于选拔人才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8明朝

3、实行的科举制: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严格限制答卷文体;开始将殿试列为定制;首次使用糊名法,防止考生舞弊; 9我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兵民合一”制度的有:府兵制;募兵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度 10关于北宋禁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是国家的正规军 半数拱卫京师实行更戍法 将领由枢密院委派11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加强禁军 强干弱枝防止地方专权 防止武将专权 12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 甘英到达波斯湾13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对外贸易的通道也从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其原因是:政府采取重视和支持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宋

4、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辽、西夏、北宋并立,阻碍了陆地丝绸之路的通行;两宋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而且商品经济开始繁荣 14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出我国与外国交往史实的是 1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为田开阡陌封疆”C、“集小(都)乡邑聚为县”D、“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16“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对秦朝统一意义的评价是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候国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17凭借资治通鉴,你可以了解的史事是:城濮大战;永嘉之乱;贞观之治;澶渊之盟 18宋代科学技

5、术走在世界前列,海外贸易发达,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统治阶级的腐朽 封建制度的束缚社会环境的制约 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19北宋城市商业活动与前朝相比有巨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活动的专门场所商业活动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对外贸易由陆路为主转到海路为主20明朝的商业与战国时期相比,其进步表现在:封建政府放弃了轻视商业的政策;商业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盐铁贸易已经渐趋衰落;出现了具有明确分工的工商业中心城市 21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其共同实质是A、承认土地私有B、封建地主阶级改革C、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

6、求D、确立新的生产关系221980年12月,在广西发掘的一座古代窑址中出土了三件瓷制烟斗。据此判断,这一古代窑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23清朝人认为朝廷尊崇喇嘛教是由于“漠南北与青海各蒙古及滇蜀各边土司皆宠信黄教(喇嘛教的一支),边民强横,故因慈悲以镇残杀,假灵异以降服其心”。对这段材料最恰当的认识是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控制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的欺骗性麻痹人民的斗志蒙古等少数民族生活动荡不安易接受宗教信抑清朝统治者加强宗教管理以控制人民的思想24清朝完成下列巩固国家统一的业绩的先后顺序是:设置台湾府;平定准噶尔叛乱;签订尼布楚条约;册封五世班禅 25“改土

7、归流”的实施:使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单位;明朝西南地区都由流官治理;有利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6秦迁徙50万中原人与越族杂居,中原生产技术传入越族地区,这对越族地区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改变了越族地区的人口结构 促进了越族地区的生产发展彻底破坏了越族的传统生产 缓和了越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27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被看作是正义的和进步的,主要原因是A、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反掠夺战争B、是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C、是单纯的防御战争D、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2810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与3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相比较,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民族大融合为大统一创造条件内地与边境地区

8、经济交流频繁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29鞑靼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明政府在边境开设互市,开设互市对蒙古产生的最大影响是蒙古通过交换,得到所需物品加强同内地贸易,促进蒙古经济发展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蒙古被汉族同化汉族经济实力雄厚,互市不利于蒙古30下列官吏或机构中,兼有行政和军事管理权的有:西汉的西域都护;唐朝的节度使;明朝的布政司;清朝的总督 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材料二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9、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旧唐书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岁之役,官为佥募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货志材料四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银,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则无徭役矣。清史食

10、货志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2)根据材料一归纳该税制的四个特点。(4分)(3)材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4分)(4)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其异同各说明了什么?(8分)32阅读材料材料一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万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受唐文化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材料二(清朝)同时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海禁政策把西洋器物当作“贡品”收藏,如使马戛尔尼赠送给乾隆帝的地球仪、望远镜、铜炮、火炮、西洋船模型等礼物。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判断唐朝与清朝对外政策的区别。(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区别的原因。(8分)(3)不同的对外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4分)(4)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