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7321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1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2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

2、想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A B C D3董仲舒说:“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这一论述的主要意图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维护百姓的基本利益C探讨历代王朝兴盛原因 D希望君主实行“仁政”4、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 “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对于“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B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C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了国人的思想D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

3、“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6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A文

4、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7美国学者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写道:“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并不是非基督教徒。的确,人文主义者经常用纯粹世俗的方式来处理道德问题他们对基督教会经院哲学琐碎的考证辨析和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给予了有力的抨击。”据此,对人文主义者的正确理解是A彻底摆脱与基督教会之间的联系 B注重从现世和世俗的立场思考问题C对经院哲学批判局限于细枝末节 D要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新教会8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

5、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9如果说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那么,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政治方面的关键性用语当属A主权在民 B社会契约 C三权分立 D开明专制10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

6、体“写经体”。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11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璀璨的古代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以下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1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

7、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壮大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13“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14根据下面1720世纪自然科

8、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成果数量106项756项546项961项2000多项重大成果牛顿运动三大定律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互联网在科技发展史上,美国的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A B C D15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所

9、讲的“新观念”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16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里“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的事件是指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7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承认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

10、治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18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21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A B C D

11、222013年1月17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则材料最主要说明A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 B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C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23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

12、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24音乐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下列三幅图片中的音乐能体现的共同主题是A强烈的民族意识 B崇尚民主和自由 C反对封建专制 D要求个性解放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

13、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儿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