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5892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衡阳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3.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阳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选科)考试时量:60分钟考试 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鞭春”(见下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活动。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这最早起源于周朝,至唐朝、宋朝时期则更加盛行。这反映我国古代A. 重视农业祭祀B. 以农为本理念C. 崇拜耕牛传统D. 小农经济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造土牛以劝农耕”“以示丰兆,策励农耕”中可以看出,“鞭春”体现出对农业的重视,这反映了中国古

2、代社会以农为本的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祭祀,故A项排除;牛耕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最早起源于周朝”的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时期,与材料“最早起源于周朝”的时间不符,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造土牛以劝农耕”“以示丰兆,策励农耕”。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要耕作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项是石器、骨器工具,这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生产工具,排除;C

3、项是翻车,是灌溉工具,不符合“主要耕作方式”,排除;铁犁牛耕才是封建社会的耕作方式,故D项正确。【点睛】“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耕作方式”是关键信息。3.罗伯特坦普尔认为:“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犁壁,图二是曲辕犁,从犁壁到曲辕犁反映出的是耕犁技术的成熟,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牛耕,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体现的是精耕细

4、作的发展,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土地的产量,故D项排除。4.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段话描述的农具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 提高了农业防洪的能力C.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 使播种的速度大大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转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隋唐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故C项正确;筒车不是古代农具自动化的开始,故A项排除;筒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农业的抗旱能力,故B项排除;筒车是灌溉工具,不

5、是播种工具,故D项排除。【点睛】首先,通过“转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分析出筒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5.南宋初年,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 纸币大量使用B. 土地集中加剧C. 农业技术进步D. 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北民为江南带来了生产技术、劳动力等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大大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且发展了稻麦兼种技术,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农作物的分布格局与货币、海外贸易无关,故AD

6、项排除;土地集中与农作物布局无关,故B项排除。6.北宋时,对于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北方人反对,因为北方多是大户,其余为佃户;而南方人并不反对,因为南方主户多而客户少。这表明A.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 经济发展影响政经思想C. 南北经济发展拉大D. 南北经济制度的差异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北方人反对,因为北方多是大户,其余为佃户;而南方人并不反对,因为南方主户多而客户少”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同,从而影响了政治经济思想,故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制度的差异,故D项排除。7.世界

7、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A. 原始社会末期B. 商周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铸造。8.中国古代实行匠籍制度,规定凡有技艺的手工业者必须世代为官府服役,或定期轮番服役,不得转业。但到明清时期,逐渐趋向松弛,政府允许他们可以以银代役。政府所需的技术工人改为雇佣方式,按市场价格付给报酬。这表明A. 资本

8、主义萌芽开始出现B. 官营手工业逐渐被私营手工业完全取代C. 雇佣方式逐渐盛行起来D.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经营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实行匠籍制度到明清时期,逐渐趋向松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传统的“匠籍制度”有所改变,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故AC项排除;官营手工业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9.成语“挂羊头卖狗肉”源自于春秋时期的“挂牛头卖马肉”。晏子春秋记载:“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此记载折射出,当时A. 国家政策严禁屠杀马匹B. 商业欺骗现象非常盛行C.

9、 商业经营已有广告宣传D. 政治分裂导致市场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挂羊头卖狗肉”“挂牛头卖马肉”来看,说明春秋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已经出现了广告宣传,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禁杀马匹,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欺骗的盛行,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与市场的关系,故D项排除。10.刘驾在贾客词中写道:“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为了解决诗中商贾在经商过程中的问题,唐代A. 出现了柜坊与飞钱B. 发展了农村集市贸易C. 产生了全国性纸币D. 出现了商业性的群体【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寇盗伏其

10、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反映出,商贾在经商过程中,金属货币的携带和存放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唐朝出现了柜坊与飞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农村集市的状况,故B项排除;纸币是北宋出现的,故C项排除;D项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征,排除。【点睛】“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是关键信息。11.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微澜”是指A.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的出现B. 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D

11、. 市坊的时空界限被打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同于这一模式的“新兴经济”即商业经济模式,因此宋朝出现的“微澜”是指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坊的时空界限被打破,故D项正确;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故A项排除;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草市”,故B项排除;C项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12.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政府对南方的控制强化B. 经济发展促进

12、文化兴盛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籍贯在南方的内阁大学士远远多于北方,这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没有涉及到政府对南方的控制,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北方经济的衰退,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故D项排除。13.宋初,开始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雇值制度。由此可知,这会导致宋代A. 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B.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

13、. 官营手工业高度发展D. 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田制不立”“不抑兼并”“雇值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是雇佣关系,故A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故B项排除。14.清政府十分重视盐业生产,下表是清代盐业政策的变化情况表。据此能够说明顺治二年蠲免盐业上的各种加派和课外余银,允许自由开凿顺治五年废除官府对井盐的垄断和控制康熙年间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私产乾隆三十一年与顺治九年比,盐税收入增加1.58倍A. 经济发展冲击重农抑商政策B

14、. 古代盐铁官营制度彻底瓦解C. 当时农民赋税负担相对较轻D. 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走向衰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不断调整盐业生产管理政策,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正确。古代盐铁官营制度彻底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古代封建政府基本奉行盐铁官营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不断调整盐业生产管理政策,与农民赋税负担相对较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不断调整盐业生产管理政策,而不是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走向衰落,且小农经济瓦解于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15.下图是被称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商王家大院。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以商

15、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表现为A. 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B. 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C. 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可知,商人通过商业赚钱之后,一般都是用来买官、购买土地,这就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故C项正确;大兴土木建造的建筑丰富了晋商文化的内涵,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助长铺张浪费不良习俗,而是强调晋商的做法不利于工商业扩大再生产,排除B;晋商的做法影响了工商业的再生产过程,对农业经济的商品化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点睛】“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是关键信息。16.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A. 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B. 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C. 中央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