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月考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45132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月考 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水中学高2018级高三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2、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

2、象日益严重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的土地经营 3、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宜布政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亊。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各司其责,互不统成,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朱元璋的这一改革A.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D.避免了诸侯国威胁中央的覆辙4、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A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 B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C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D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5、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

3、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雅典的这一改革 A.开始冲击雅典的“贵族统治” B.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相配套C.为雅典的民主奠定了基础 D.是智者学派推动的结果6、罗斯福传记的作者弗雷德尔评论道:“尽管他希望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以克服萧条,他仍然步其他工业强国的后尘,走向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计划指导,国家干预 B.以工代赈,剌激消费 C.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D.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 7、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和国籍

4、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A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 B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D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 D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 8、19世纪末,美国第22、24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叹垄断组织的扩张:“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这说明 A.财团扩张危及到民主与自由的权益

5、B.垄断组织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公司团体威胁到美国政府政治运行 D普通阶级开始参与国家政权9、1938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提出“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其目的是 A.速战速决 B.民族同化 C以华制华 D蚕食鲸吞 10、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材料表明中华法系A.重视维护君主专制 B.维护商品经济秩序 C. 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 D.侧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11、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到: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

6、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得多。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级慢 B.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 C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 D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12、1984年到1991年间,中国国内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卖方市场,只要厂家生产出来,就很容易卖得出去。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出现了一波自主创业的高潮,私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激发创业积极性 B.缓和国内供需矛盾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C.计划经济影响犹存 D.物资匮乏迫使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13、 (25分)阅读

7、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得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 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

8、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出现了改善住房的团体。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廉价住房;但收效甚微。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负担不起,因而他们大约同时开始建造成排的杂院房屋。从1860年开始,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90年议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的工人阶级往房法,“授权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二些建筑以适合工人阶级居住;公共工程借贷管理局被授权为此目的而垫款。”吴铁稳、张亚东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夕伦敦工人的住房状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

9、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列举民间和政府分别解决上述现象的措施。(11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根据材料,从图、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1206年蒙古国建立前后,蒙古族医与巫的界限尚不很清楚,故卫生保健制度也是比

10、较原始,蒙古国建立后,医事制度逐渐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对医疗保健提出迫切要求。忽必烈为了提高医生医疗水平,淘汰不合格医生,于1272年正式建立“医学提举司”,专门负责太医以及各级医学人才的考校,并负责校勘医藉指导各路医学及辨别药材等。1282年,又正式建立了为太子保健服务的“典医监”等机构。1288年还在地方设立了“官医提举司”,管理医户差役词讼等事务。 1292年,于广惠司下建立“回回药物院”,职别从五品,专门管理回回药事,使阿拉伯医学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1294年又建立掌医监及广济提举司,管理修合药饵,以施贫民。至此,元代的医事制度,已基本形成,并有较完整的

11、医疗保健制度。摘选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忽必烈医疗保健改革的背景和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医疗保健改革的作用。(5分)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明朝人王士性(15471598),好游历,相继在河南、北京等地做官,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相继写了广游志和广志绎等地理学著作,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概括。王士性全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对“人定胜天”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从理论上总结出“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 尤不可好于有为”。他认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他将自然与人

12、文地理都当成考察的对象,特别注意观察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物产交通,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在人文地理的各个分支,如风俗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民族地理乃至军事地理的研究都留下真知灼见。王士性注意观察与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处和短处,以确定环境对某种社会需要的适宜或者有利的程度。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摘编自周振鹤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概括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9分)17、(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13、回答问题。材料一 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材料二 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8分)-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