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生物第三次周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43472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生物第三次周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生物第三次周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生物第三次周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生物第三次周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生物第三次周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峰二中高二年级周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D.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收缩而寒颤,该反射弧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突触小体能够完成丙酮酸的氧化分解3.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

2、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B.神经细胞膜上都含有相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受体C.损伤信号使神经干细胞膜内K+/Na+的增大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胰岛素分泌方式相同,因此神经递质属于生物大分子4.如图为哺乳动物嗅觉感受器细胞接受气味分子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蛋白XB.在ATPcAMP过程中,G蛋白起催化作用C.cAMP开启细胞膜的Na+通道,产生动作电位D.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5.如下

3、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图1中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图2是对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图1图2A.若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B.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健康成年人的a兴奋,e也一定兴奋C.图2中,神经递质在2中的移动并与3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都需消耗ATPD.婴儿在排尿反射中,不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6.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7.下列关于信息分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都不能保持生物活性B.马拉松比赛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

4、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C.动植物激素都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并定向的运向作用部位D.体内水分减少时,垂体分泌较多抗利尿激素能催化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主动吸收8.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转变为有活性凝血酶促进凝血,凝血酶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该调节过程属于反馈调节B.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只存在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C.因为激素广泛的参与细胞内的反应,因此生物体需要源源不断的合成激素D.胰腺切除动物会出现多尿、多饮和体重增加的现象9.下丘脑的CRH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一种多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

5、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其作用范围比神经调节精确B.CRH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共同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故二者为协同作用C.饲喂CRH提升小鼠体内CRH水平,创建体内CRH含量过高的小鼠模型D.可以通过调控CRH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10.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激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

6、作用于垂体B.抗利尿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 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通过方式甲调节,则缺碘地区人血液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的组成结构11.人体在低温下要及时调整产热量和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骨骼肌不由自主的反射性收缩,增加产热B.皮肤毛细血管反射性收缩,减少散热C.脂肪被氧化分解,增加产热 D.反射性的出汗,散热比常温下增多12.下列关于人体健康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过敏反应是同种抗原刺激浆细胞,使其增殖

7、分化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造成的二次免疫C.肾小球肾炎患者组织水肿的原因是血浆蛋白的合成量减少D.T细胞过度激活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引发的糖尿病无法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13.成人的失水量相当于0.5%体重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咽喉部干燥,并产生干渴的感觉,失水之后,即使保持口腔、喉部润湿,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少于0.2mL)高渗盐溶液后,3060s内动物开始大量饮水,28min内,饮水量可达28L之多。上述实验最能说明( )A.机体水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B.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口腔,而是位于下丘脑C.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D.只要保持机

8、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干渴14.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中的骨髓、胸腺和靶细胞都属于免疫器官 B. B.对异体移植的器官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和C. 先天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仍具有一定免疫功能 D.细胞或接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延长1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的活化需接受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刺激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16.烧伤后的伤口容易化脓的主要原因是绿脓

9、杆菌感染,头孢菌素是临床中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用药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B.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一般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第三道防线的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的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并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D.用头孢菌素治疗伤口化脓属于特异性免疫,其特点为后天获得,针对多数病原体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脱落酸可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细胞分裂C.乙烯只在果实中合成,并能促进果实发育D.喷洒赤霉素可使矮化的

10、豌豆植株明显增高18.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ABA诱导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D.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拮抗作用19.某兴趣小组探究2,4-D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a1a2a3a4依次增大)组别123452,4-D溶液浓度0a1a2a3a4根的平均数目(条)1.86.47.87.8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4浓度的2,4-D溶液抑制

11、扦插枝条生根B.组別1的作用是避免扦插枝条内其它激素对该实验的干扰C.a4浓度的2,4-D溶液能够对茎的生长同样起抑制作用D.用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20.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故生长素在核糖体上合成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调节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拮抗关系C.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健康无影响D.根尖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伸长区发挥作用,其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21.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有关解释最合

12、理的是( )A.生长素与乙烯可以相互转化 B.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 D.生长素对乙烯进行负反馈调节22.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A.B.C.D.2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小麦田中某种体型微小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估算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方法是计数甲地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C.大雁有迁徙的习性,影响某地区大雁种群密度的因素最可能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D.4 km2区域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该种群的密度

13、大约是400 只/km22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沙丘和冰川泥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苔藓一定比地衣更早出现B.J型增长的K值不是种群数量增长所能达到的最大值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培养液25.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某地蝗虫数量变化,其卵、幼蝗和成虫呈分层现象,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曲线b可指导蝗虫等害虫的防治工作,在K/2之后环境阻力开始发挥作用C.在一块面包上有一个霉菌,其他条件适宜,霉菌数量变化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呈曲线aD.曲线a种群数量增长只受

14、其天敌制约,且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威胁该环境中物种多样性26.科研人员对某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社鼠种群在冬季时,因为天冷,繁殖能力减弱,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社鼠种群在夏季时,因为气候适宜,繁殖能力增强,种群数量增加C.社鼠种群数量增加过程中,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下降,且雌性死亡率可能比雄性死亡率低D.性别比例维持较高水平,不利于后期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27.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与A的增加有关

15、C.a点处,B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28.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乙图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由捕食关系变为竞争关系D.大草履虫和栉毛虫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2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产者、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