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5.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43428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综合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综合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综合5.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三轮历史综合测试(5)YCY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第卷(选择题 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文化现象是一定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现象的表现。回答1题。1秦始皇所修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从根本上说是( )A给后人留下了文化艺术遗产 B宣扬了皇权的威严C反映秦朝的墓葬制度 D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塑艺术2宋朝张择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最根本的是因为( )A当时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3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

2、代特征。主要表现为( )A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B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C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 D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技的科学巨著419、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哀悼基督和最后的晚餐作为人文主义的名画是因为( )A反映了多彩的世界 B倡导宗教改革C提倡崇拜基督 D抨击了教会的贪婪我国古代编制历法的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堪称世界一流。回答5题。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叙述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我国天文学家已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C战国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D北宋科学家沈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6

3、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上是( )A发现了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B因设备简陋造成的观测误差C发现了地球自转的周期D更精确地测算出地球公转的周期7我国古代重视历法的编订,说明了( )A对天文学研究的重视 B对文化发展的重视C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D是封建迷信的产物8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之先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业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

4、思想儒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回答915题。9秦始皇“焚书坑儒”,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C统治阶级观念变化D人民群众态度变化10以下对宋、明两代的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实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B王阳明“心外无善”“心外无理”的观点实为反抗封建统治的压迫C明朝的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D明清两代的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11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1)君权神授 (2)“大一统” (3)“民贵君轻” (4)“讲信修睦”A(1)(2)B(2)(3) C(1)(3) D(3)(4)121862年李鸿章给总

5、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根据。这从侧面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C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 D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 13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 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14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B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C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D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

6、张1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中的主要是( )A“和为贵”与“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法治逐渐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到来的重要标志。回答1618题。16最早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力分属议会和君主的是( )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孟德斯鸠17下面关于人权宣言的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家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ABCD18苏联1936年宪法和中国1954年宪法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经济基础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标

7、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ABCD文艺复兴以后,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开始传入中国。回答1920题。19文艺复兴时,伽利略被称为“天上的哥伦布”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B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C通过望远镜发现许多新星体 D在物理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2016世纪出现的西学东渐局面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落后于中国传统科技 B罗马教皇和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C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相互勾结威胁中国安全D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回答2124题。21下列各项与美国工业革命相关的是( )A最早普

8、及改良蒸气机 B19世纪中期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C最早采用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 D农业化学最先发达起来2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了推动作用的科技成就是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拉瓦锡的质量守衡定律C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D伦琴发现“X射线”23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车投入使用 B电动机车的运转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2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C政府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D新兴工业区按人才、交通、环境等建设第

9、卷(非选择题 共78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4分,共计3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姓名生卒年著作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63年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年游记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材料二: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名生卒年著作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15481600年提出宇宙无限论培根15611626年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15641642年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并奠定近代动力学基础开普勒1571163

10、0年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材料三: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一方面是由于天主教士正受到迫害,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人民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美)阿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史学界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科技在汉朝和宋朝属于黄金时期,明清时期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有四:曰压制工商,曰儒家思想,曰奴才教育,曰自满保守。请回答:据材料概括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

11、期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4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出现了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多桅多帆、装载量大,吃水较深,较易操作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经出现。罗盘针已在海船上普遍使用。而且,由于海船上装上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强,使海洋探险家信心倍增。航海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使欧洲人在航海和军事上开始领先于世界。 选自人教社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20世纪初年,内燃机有了很大改进。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把他们自制的引擎装到飞机上。驱动螺旋桨,飞行成功了。这是航空科

12、学技术迈出的第一步。 王荣堂 姜德昌 新编世界近代史下册材料三: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饶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材料四:2004年1月5日,美国“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随后,它的孪生兄弟“机遇”号也在火星另一侧成功登陆,这次火星探测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之外的另一颗行星上进行地质勘察。 2005年1月14日又将成为人类宇宙开发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

13、宇航局联合开发的“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科学家经过研究后推测,土卫六的环境很可能就像40亿年前的地球。回答:根据材料指出从16世纪至今,人类在拓展自己活动范围上先后进行了哪些探索?简要分析人类取得这些突破的原因。(12分)你认为对宇宙的开发对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将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就可得分)(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共计48分问答题:27“以民为本”、“政在得民”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理念。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也曾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二者都是重民意,保民利。回答下列问题:(1)联系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