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三地理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42826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高三地理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高三地理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高三地理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高三地理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高三地理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2019届高三地理教学质量测评卷(八)(含解析)(满分:30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冰劈作用是指充填在基岩表层深浅不同、长短不一的

2、节理或裂隙中的水,当气温在0度上下变动时,时而冻结,时而融化,导致岩石沿裂隙扩张破碎(见左图),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在基岩周围。冰劈地貌主要分布在中高纬的高山地区。右图是某区域冰劈作用地貌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从地质作用来看,冰劈作用属于A. 内力作用B. 风化作用C. 侵蚀作用D. 搬运堆积作用2. 右图所示地貌中,冰劈作用强度最小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冰劈作用是指充填在基岩表层的节理或裂隙中的水,当气温在0度上下变动时,时而冻结,时而融化,导致岩石沿裂隙扩张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在基岩周围形成的。据此分析,冰

3、劈作用是水体在岩石中的冻融风化,属于风化作用,选B。【2题详解】结合上题及材料可知,气温低、风化时间长、水体填充多,冰劈作用强。图中所示的四地中,甲丁岩石年龄最新,冰劈时间较短;同时,甲的地势较高且属于地势较高的地区,一方面地表存留水体较乙地多,同时海拔高,气温低,水体的冻融风化也较丁地强烈;丁本身海拔低,缺少冻融作用的低温,但丁地比周边地区的地势高,水体存留少,冰劈作用的水源较少,冰劈作用强度最小,据此分析选D。【点睛】冰劈作用是寒冷地带,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增大9%左右),因而它对围限它的岩石裂隙壁产生很大的压力,可达9602000kg/cm2,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

4、。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更深入地渗入岩石的内部,同时水量也可能增加,并再次冻结成冰。这样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不断扩大,以至使岩石崩裂成为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又称冻融风化。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 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A. 温带多于热带B. 上午多于下午C. 平原多于山地D. 夏季多于秋季4. 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A. 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B. 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C. 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D.

5、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答案】3. D 4. A【解析】3题详解】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的午后。一般是热带高于温带;下午的午后较容易出现,故下午多于上午;山地天气复杂,雷阵雨现象多于平原;夏季温度高,云层上升作用更强,更易发生雷阵雨,夏季多于秋季,据此分析选D。【4题详解】那大市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上升幅度大,容易发生雷阵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下沉气流显著,不会形成降水;赤道低压影响不到那大市;季风是形成降水天气的条件,不是形成雷阵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南季风在此地登陆但不会长时间控制此地,据此分析选

6、A。【点睛】从雷雨的形成原因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冷暖空气汇合时造成的,称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称热雷雨。锋面雷雨范围广,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往往是先下雨后打雷,而热雷雨则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下了就停,雨量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指的就是热雷雨。蜡染,是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其工艺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植物染料)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贵州安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长期自给自足的生活,使蜡染技艺保持至今,成为著名的“蜡染之乡”。近年来,蜡染

7、制品从少数民族日常服饰用品逐渐转变为工艺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 古代,安顺能进行蜡染的必要条件,除了有充足的染料之外,还需要A. 平坦的地形B. 丰富劳动力C. 充足的水源D. 适宜的气候6. 安顺的“蜡染之乡”将蜡染技艺保持至今的原因,最可能是A. 织布业发达B. 对外联系少C. 工艺精湛D. 政府的支持7. 蜡染制品从少数民族日常服饰用品逐渐转变为工艺品,说明蜡染制品A. 工艺更精湛B. 不受当地人喜爱C. 有文化蕴含D. 被工业染布取代【答案】5. C 6. B 7. C【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蜡染需要以蓝靛浸染,浸染离不开水源,因此古代安顺能进行蜡染的必要条件,除了有充足的染

8、料之外,还需要充足的水源,据此分析选C。【6题详解】根据材料,贵州安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长期自给自足的生活,使蜡染技艺保持至今,成为著名的“蜡染之乡”,因此,安顺的“蜡染之乡”将蜡染技艺保持至今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长期闭塞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对外联系少,近乎与世隔绝,使得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选B。织布业发达、工艺精湛、政府支持都不是传统工艺得以保留且独具特色的原因。据此分析选B。【7题详解】工艺品往往具有某种文化品味,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代表了某个时代的某些领域的造诣。蜡染制品从少数民族日常服饰用品逐渐转变为工艺品,说明蜡染制品具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值得收藏或参观。该制品并非因为工艺更精湛而成

9、为工艺品;该产品是当地人的日常服饰,深受当地人喜爱,其工艺也没有被工业染布取代。据此分析选C。当地时间2017年8月24日23时,中国海军174舰艇编队在合肥舰举行跨越“双零点”仪式,即同时跨越赤道和格林尼治天文台经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 174舰艇编队举行跨越“双零点”仪式时A. 亚洲大部分地区白昼变长B. 舰挺跨越了东南西北四个半球C. 处于24日地区小于一半D. 太阳直射北纬7. 8,西经1659. 174舰艇编队举行跨越“双零点”仪式所在的海域A. 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B. 东部比邻非洲C. 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D. 台风频繁发生【答案】8. D 9. B【解析】【8题详解】根

10、据材料可知,174舰艇编队举行跨越“双零点”仪式时,为当地时间(零时区)2017年8月24日23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亚洲大部分地区白昼变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160E,故舰挺跨越了南北半球,但没有跨越东西半球;此时,处于24日的地区为15E向西到180,其范围大于一半;此时距秋分日大约一个月,太阳直射点每月在球面上大约移动8左右,根据0为23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2点所在的经线可以推测出此时12点所在的经线大约为165W,据此太阳直射的坐标可能为8N,165W,与D选项最为接近,选D。【9题详解】根据材料,174舰艇编队举行跨越“双零点”仪式所在的海域即(0,0),位于大西洋几

11、内亚湾一带的海域,这里没有寒暖流交汇;该地的东部比邻非洲;这里位于非洲板块,地壳不活跃;该地位于赤道无风带,风暴较小,而且台风发生于太平洋海域,这里不会有台风。据此分析选B。【点睛】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

12、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杭州湾与亚马逊河口、恒河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有钱塘江大潮等奇特景观,气候环境非常复杂,台风或者强风、乱流,大风大浪非常常见。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的杭州湾大桥,借鉴了杭州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理念,以不走寻常路的“S”型线路闻名于世。大桥全长36千米,海上长32千米,而实际连接桥头两端的直线距离是26公里。下图为杭州湾大桥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 该桥设计为“S”型大桥的主要原因是A. 桥梁跨度大,中途设置休息站B. 地质条件复杂,预防地震C. 顺应水流方向,抵抗路面横风D. 增加美学价值,提高旅游收入

13、11. 大桥多处设计为拱形桥面的作用有减缓行车速度,保障行车安全提升设计美感,体现建筑美学尽量为潮水进出留出通道增加桥身重量,保障桥体牢固A. B. C. D. 【答案】10. C 11. A【解析】【10题详解】该桥设计为“S”型大桥是指桥身的形状,并不是因为要在中途设置休息站而建;海上环境复杂,并非地质条件复杂,且该设计并不能预防地震;该区域的潮水潮差大且来势汹汹,建成S形可以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垂直,可以减少潮水对于桥墩的冲击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同时该设计还可以顺应水流方向,抵抗路面横风;该设计是为了交通,并不是为了旅游,据此分析选C。【11题详解】大桥多处设计为拱形桥面,可以减缓行车

14、速度,保障行车安全;可以提升设计美感,体现建筑美学;拱形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为潮水进出留出通道;增加桥身重量不是优势,桥身整体设计成S形状可以保障桥体牢固。据此分析选A。【点睛】杭州湾大桥在设计中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整座大桥平面为S形曲线,总体上看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侧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钱塘潮潮水汹涌,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垂直可以减少潮水对于桥墩的冲击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第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

15、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43 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自治区的普兰县位于山间河谷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常住人口9000多。当地蔬菜奇缺,需要从千里之外的喀什或拉萨调入。为解决此问题,国家拨付专项扶贫资金,并派来农业科技人员,在当地建设大棚蔬菜基地。获得成功后,普兰不仅蔬菜能自给,还能部分外销。近年,科研人员在大力研究室外种植桃、李、杏等水果,发现这些水果品质特别优良。目前人们逐步减少蔬菜种植,增加水果类种植。下图为普兰县位置示意图。(1)简要分析普兰蔬菜奇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2)从国家政策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两方面简述普兰大棚蔬菜基地成功的主要原因。(3)分析普兰地区减少蔬菜种植、增加水果种植的原因。【答案】(1)自然原因:普兰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适合蔬菜生长的时间短,且天气多变,不利于蔬菜的生长;高原地区土层薄,土壤贫瘠。社会经济原因:普兰地区经济落后,缺乏建设大棚蔬菜的资金和技术;普兰地区地处我国偏远的边境地区,远距离调入运输成本高(或当地经济落后,消费水平低,外菜需求量小)。(2)国家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