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对上海的机遇.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41233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资银行对上海的机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外资银行对上海的机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资银行对上海的机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资银行对上海的机遇.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资银行对上海的机遇客户在哪里,银行就会设在哪里,这几乎是一个外资银行信奉的商业规则2006年12月24日,当中国银监会在网站上公布,渣打、东亚、汇丰等9家外资银行,获批将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法人银行时,上海媒体都注意到了这个公告最后标明的一个信息:9家外资银行的法人银行都注册在了上海。就在2006年上海掀起反腐风暴后,这个消息在很多上海人品来五味杂陈。?望东方周刊记者询问一位上海本地某股份制银行前行长兼上海市政府参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颇为谨慎地说,“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不方便说,怕影响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一直以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因为几大国有银行雄踞北京而显出缺憾。而在银行业向外资开放

2、,外资银行重新选择子行驻地的时候,一场金融资源的争夺战在各地政府之间悄悄地展开。争夺外资银行,政府高层亲自出马因为上世纪很多银行业试点在浦东进行,先占优势的上海早已成为外资银行的聚居地。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张巍柏提供给本刊的数据,到2006年10月末,在沪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总数达94家,而北京只有35家。但是从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北京上海相差并不大。为了吸引外资银行落户,两地政府高层纷纷亲自出马。据?望东方周刊记者了解,东亚银行2006年8月份决定在上海注册内地法人行的时候,市长韩正亲自发函给香港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对他的选择表示感谢。北京也不甘落后,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北京市金融工

3、作协调小组组长翟鸿祥亲自挂帅,在银行业开放前夕,邀请外资银行人士到市政府大楼,向他们推销北京吸引外资银行的各种优势。尽管上海吸引外资行的优势明显,但还是全力以赴投入。分别由上海市银监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等多部门人员出面,了解外资行的需求,一对一做工作。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施海宁参与了外资银行法人行注册的工作。他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2005年我们就开始研究。到2006年78月份的时候,了解到国家监管部门这一政策走向,做了一些研究分析,哪一些外资银行会最早在内地设法人银行。然后和他们接触,向他们宣传上海尤其是浦东良好的金融环境。后来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主要是从事零售业务的外资行

4、。”天津虽然优势并不明显,但是除了银监会给予的“绿色通道”,他们同样向外资银行提出上述优惠政策的承诺,而且据媒体报道,“相比于北京、上海,一次性补助更高,购房补贴也要高。”离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更近一步外资银行最终的选择,有人欢喜有人忧。东亚银行选择了上海。让东亚银行看重的,正是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长三角的经济活力等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上海的业务量占了东亚银行整个中国区的3040。而且东亚银行的电脑中心、信用卡中心、资金中心都在上海。选择上海似乎没有什么悬念。“东亚上海的人员配备是最多的。所以这次注册子行的工作,人力资源也很便利。”香港东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许华说。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黄晓光,早

5、前对?望东方周刊记者打过一个比方:“如果开银行或者开金融机构的话,一般都在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或者说中心城市,比如说到纽约或伦敦开分行,连可行性研究都不用做,同理,花旗进入中国要在中国开分行,选择上海,反对的人也不会很多。”客户在哪里,银行就会设在哪里,这几乎是一个外资银行信奉的商业规则。据穆迪的研究报告,外资在上海的资产占13的比例,这个数字远超过全国其他城市。无论外资银行出于哪种原因选择上海,对于上海而言,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而上海更是离奋斗中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近了一步。但这些对上海来说还不够,上海农商银行李秀仑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从表面看,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积聚,交易量的增长,是对外开放的程度更高。实质上,金融机构运作的市场化程度,还有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程度是更为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